分享

自我意识扩大化

 王明鹏 2020-03-26

意识扩大化,目的就是打破潜在无意识,使得自己回到当下。只有当下才具有真实意义,可以疗愈心中难言伤痛,积极的良好状态产生价值,哪怕只是微微一笑足矣。

不再观察,不去观察,不屑观察,也就是失去了意识扩大化的机会,于是心理学家无奈的给出了一个咨询技术,叫做“着陆技术”。

 

生活乐趣是什么,咨询目的是什么,活在当下啥意思,其实都是为了保持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自我意识扩大化。

意识是个心理过程,属于心理状态的一种,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心理过程比如知情意结合起来。比如小孩子为何喜欢出去玩,因为玩意味着认识新事物,在过程中觉察自己意识状态啊;为什么发怒的人容易火上浇油,没有意识到自我状态啊;为何我们总是乐观估计面对的困难,只因为缺少觉察意识。

意识是指觉醒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之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一无所知,恰恰说明保持觉察是件很难的事情。

亲子关系中常见这个现象,比如父母对孩子习惯唠叨,“你怎么就不听话”“我和你说了几百遍了”“就不能早点写作业啊”“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话语每天听到无数次,可悲的是无数的家长意识不到这种话语的无效和危害,甚至还沾沾自喜自己会说这么多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口若悬河,联想加类比还有象征,这些修辞手法无师自通。

其实只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就会惊醒家长自己,“你不是和真实的孩子说话,而是和你心中的那个孩子说话。”

我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孩子,看到的只是头脑假想出的理想孩子,或者说是物品般的孩子,想想是否这样。

说起来亲子关系,如果你以为就是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你又缺乏觉察意识了,因为你和父母之间也是亲子关系,哪怕你的父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这时候作为孩子的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记得有次要去老人家买点吃的,买啥呢我胡乱买了一通,被家里领导嘲弄一番,你知道老人家爱吃什么不,粽子、熟玉米这些看似不起眼也不贵可才是喜欢吃的,汗颜之极。是否真的喜欢不重要,有这个意识才重要啊。后来,我喜欢也习惯买点面叶子,老人家爱吃这个,可周末时候我问老太太想吃啥来我去买点,和我说要是有鸡腿买一个呗,我听了不由小吃一惊,虽然买过好多次就是没想到竟然是这个。

意识就是努力保持观察,因为没有一成不变化的。这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说到处理好关系,这是个老大难而且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其实处理好关系真的很重要而且很简单,可是很多人就是意识不到。我们知道改变一个人是上帝才能做的事,如同我们自己很难被别人改变一样,但是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完全具有主观能动性,比如处理好关系的逻辑思维就是“改变自己-改变关系-改变别人”,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罢了。当我们亲子关系糟糕时候,夫妻关系别扭时候,总是试图改变对方,一次次徒劳无益碰壁后还是不觉察,其实没有想到一句话,“只有强者才示弱”“只有智者才自谦”。

津巴多教授在他的名著“普通心理学”说到心理现象,告诉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真实”,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五颜六色,并不是客观真实存在的,物理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只是不同波段的光波,颜色只是我们大脑的产物。声音也类似,客观世界存在的是声波,声音也是大脑的产物。因此,看似真实的物理现象都是主观的,理解我们的情绪、认知、看法、压力、幸福都是主观体验,也就不至于惊奇。

不信,验证一下自己心理头脑如何,当您打手时候意识到打手疼在大脑而非手上,你就有了意识扩大化的飞跃。

为何难以觉察自己,很难意识扩大化,看看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就会明白——观察与思考。事实上,社会化的结果使得我们习惯了所谓“思考”,惯性思考的结果,就会对周围这个真实可爱的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至于“观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不再观察,不去观察,不屑观察,也就是失去了意识扩大化的机会。于是心理学家无奈的给出了一个咨询技术,叫做“着陆技术”,就是把无用的思绪思考倒空放置一边,只是看你看到的东西,听你听到的东西,闻你闻到的东西,感受你感受的东西。

比如这一刻,我看到了电脑屏幕是发亮的,文档上面是工具栏,自动跳出来的热点新闻占据右下角一处;台灯灯光是柔和的,悬挂的铭牌还是多年前的,仔细一看写着“惠视聪明灯”;这一看就是六处视觉感受,心也就是停留在这一刻。

意识扩大化,目的就是打破潜在无意识,使得自己回到当下。只有当下才具有真实意义,可以疗愈心中难言伤痛,毕竟积极的良好状态产生价值,哪怕只是微微一笑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