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诊断无非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视角训练之98

 王明鹏 2020-03-26

按:参加李老师魔鬼训练营即文章点评活动,为期三个月,读文章、得点拨、转视角、写点评,不亦乐乎!

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多本专著。


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换句话说这是我们处理日常事情都遵循的事实、原因和措施三个步骤,例如中秋节到了,也正是农村收获花生时候,城里帮忙看孩子的老人要回老家去,这事儿情况简单,原因很清楚,采取合适措施处理就好。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人家遇到心理方面痛苦事情,来找你咨询处理,你会如何办。或者说,假设有人遇到事儿要处理,找你诉说,你会如何应对呢。从心理咨询角度出发,可以分作四部分,除了前面三步骤,还有重要的“为了什么”。

再具体说,作为职业设置,心理咨询离不开这几步。

首先,是搜集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求助者自述、咨询师观察与了解情况这三部分,其实就是感知觉资料;

其次,是猜测诊断,包括状态、原因、诊断三部分,其实就是猜测思考过程;

第三是咨询过程和效果评估;

最后是跟踪回访,以及咨询师反思;

共计十部分内容。

举个生活中例子,家里有老人一辈子脾气暴躁,说话直来直去,稍微委婉曲折忍耐一会,总会延迟爆发出来。比如节日时候子孙辈看望,带着海鲜礼物,吃饭时候也算热热闹闹,待人家走了开始表达不满意,方式就是发泄怒气,直言拿的东西都不是自己能吃的,这脾气发泄持续很久,且联想到好多别人好多旧事。

这样的例子如何用心理方式解决呢。

搜集资料很简单。八十多岁老翁,自述节日里小孩子看望拿的海鲜之类贵不说,自己不能吃,送人好可惜,要是换成牛奶无糖饼干鸡蛋等至少一大摞,你说这么大人了不知道老人家该吃什么好,真丢人啊。事情过去一天半,现在描述很冷静,也很理性,只是逻辑上明显的绝对化情绪理念,听着不舒服,又说这两天早上不去广场锻炼了,老年健身队组织旅游了,想到出去旅游回来时候得买东西,不买不好意思,干脆不去了。观察身体很好,精神不错,表达清晰,吃饭赶上中年人。家里老太太说他这个脾气吆二喝三,能把屋撑破,一辈子改不了,人家拿了东西花了钱来看望,讨不到好不说,还挨说不断。

这些资料首先是感知听到和看到的,而后化作知觉解释,相当于掌握了基本事情资料,这属于“是什么”范畴。

概念化与诊断也不难。年纪在那里,也有糖尿病毛病,可是按时服药谨遵医嘱,身体很不错,查体几乎没有其他问题;精神劲不差,生气劲头十足,表达不满振振有词。原因分析方面,八十老翁赛顽童,且血糖高习惯吃无糖食品,离不开牛奶,善于保健身体,在意饮食质量和喜好;认为年轻人要懂得自己喜好,关心起居细节而不是夸夸其谈;社会提倡尊老爱幼,要有学习会孝顺。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不是身体引发暴怒,也排除精神问题,现实诱因导致常形冲突,预期牛奶点心没得到与实际无用还贵的东西一大堆,希望落空和无法挑明,担心以后重复又无法好说明,仅仅局限于此,不算泛化严重。因此一般心理问题,时间两天,痛苦轻,不耽搁广场溜达做饭吃饭。

这属于“为什么”范畴。

打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惜根本用不上。原本吃饭后好好谈谈,听到说拿的东西不能吃丢人时候,我迅速跟进接话道,“您吆喝震天闹的楼上楼下都听见不觉得丢人啊”,装作没听见转移到其他话题,老太太挑明说这是故意不接话茬啊,现在看着也是好人一个了,想想给自己做饭关心起居也不能过于抱怨,还得知人家情啊。我说,就是小孩子脾气啊,您老人家这么多年深有体会啊。

吃过饭准备大展身手,采用绝对化理念纠正技术,从其他人会如何对待这事儿说起,纯属自己解释礼物不合适导致。这时候老太太又说,已经告知别人要来看望,买点牛奶就行,要不拿点无糖点心也行,又说孩子他姑一大早买了两箱牛奶还有大堆其他合适东西,中午老翁回家看见了笑眯眯问哪里来的,自己没好气回答天上掉下来的。又因为接着又有其他人过来,事先得知买了牛奶点心一大堆,氛围一变,设想的咨询沟通也就无法实施了。

然而,当我听了这些,看到这些,突然惊醒,还用啥心理咨询技术啊,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不就是用激烈情绪表达对情景的反映,以及由此阐明自己的心里想法与看法吗。何况,刚开始就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再贵东西不适合自己就是无用且浪费的。

津巴多教授深刻阐述了情绪的作用,情绪可不是为了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粉,而是为了表达一个人对环境反应以及透露自己潜在看法。原话很经典,今天不查书了,可是这个意思不会错,果真是大师洞察深邃,不得不赞。

再说一点,情绪来自需要为基础的主客观不一致,预期是主观的,现实结果却导致客观出现的差距,于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个希望就是主观,这个失望就是需要不能满足后的心理落差反应。事实上,这个需要太简单了,既不希望别人多花钱,又希望买点牛奶之类老年人可以食用物品,这就是预期心理需要,也就是不平衡心理所在。知道了这个需要所在,就是很简单的应对方式,表达细微关心,关注起居生活,及时嘘寒问暖,购买生活必需,这不是最简单不过的嘛。

这就是“怎么办”范畴。


效果评估,不错。

跟踪随访,不错。

咨询师反思,值得大书特书。所有心理咨询诊断不过是观察基础上的猜测而已,猜测就是猜猜表现出来的想要满足需要所在,换句话说,这个表现出的所谓症状正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做的主观努力,只不过很多时候当事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如,这个不合意礼物的情绪爆发,就是借用这个情绪模式委屈曲折的述说自己需要,问题是别人除了嘲笑呵斥愤怒以及不可理喻的痛苦,也并不容易觉察到真实需要。这就是生活的婉转现实,人人绕弯,不便挑明,人人期盼,却又误解。

这个痛苦,在于两方面。老人家这面无法用更合适方式理性表达自己需要,比如完全可以开玩笑说东西太贵重了,我们又不能吃,以后啊买一箱牛奶就很好,年轻人以后花钱地方多,别浪费啊。还可以间接告诉其他人,直接说明白就行,根本不需要发脾气引来侧目,不过得承认正是这样对我说的,然而要不是写这些文字我还是难以意识到,惯性思维使得我并不比别人强哪怕一点点。

另一个方面呢,其他人能读懂吗,大都认为小事大作,无事生非,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找难受,坏脾气改不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只是要读懂才可以啊

至于为何不能采取更好的表达方式,这个问题太好了,也就是“为了什么”范畴。人人都知道文明礼貌好,可是为何行为差距大,无非是过去经历导致的生活模式难以改变罢了。这也是一个潜意识语言方式,谁能读懂行为背后的潜在意思,谁就可以走进人家的心理中。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才训练增加有效应对方式,对一个事情的看法有着N种表达方式,不同场合适用不同,前提是要多储备,多练习,多体验,多经历,以及多观察学习和反思。

当一个行为不过就是表达了某种想而易见甚至自己明说的需要了,还需要浪费口舌心理咨询吗,要知道这个世界最难的就是改变一个人,你都不愿意被人改变还奢望大道理改变别人!

因此,学着人家点儿,明天赶紧快当的多买几箱牛奶去,看看这个行为疗法效果如何,是否会有所反思,引起自己反思和不好意思才是最有效的心理咨询。

心理诊断,精髓无非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