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伟田:又登华寨

 文艺朝歌 2020-03-26

又登华寨
作者/夏伟田
 

入冬期月,寒雁飞尽,草木凋零,天地间充满萧飒之气。物我一体,寸心灰寒,宅居斗室。孤心绝于红尘,蝶身欲入闲云,唯有手机难耐寂寞,惊醒蝶梦蹁跹,应黄洞乡一位朋友相邀,陪同京城贵客游赏黄洞乡华寨。

自古及今,文人墨客,皆恋春色,鲜觅冬趣。不管仁者还是智者,选在寒冬季节,登寒山、攀寒峰、涉寒溪、濯寒泉者极少,京城来客,冬抵朝歌,觅殷商胜迹,探华寨仙境,定有非常之举。有位文人说过:“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来客既有雅趣,陪同更具雅兴,进太行而登华寨,也算岁末一件雅事。

与来客相逢于黄洞乡华寨岭下,既有旧朋,也有新友。未问客人车马劳顿,便以朝歌文化、祖先崇拜为主线,重点聚焦华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从沬国文明讲到商都朝歌,从康叔封卫讲到诗经文化,从根亲文化之旅讲到姓氏文化溯源,天马行空,肆意汪洋。在客人未登华寨之前,先让客人惊叹朝歌文化的厚重。

商末帝都朝歌,依太行而临古黄河,表里河山。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朝歌就是母亲怀抱中的宝贝。太行南北纵列,峰岭万重,绵延近千里,屏障帝都。朝歌畿内,制险控要,物阜民丰,天赐之帝都。正如《史记·吴起列传》所说:“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族人崇拜大山大川,常祀山神河神,祈祷神灵保护。传说华寨曾是殷商祭祀山神的场所,也是先民生殖-祖先崇拜的圣地。

商纣王曾多次从华寨岭下穿梭而过,在大山之中,打造兵器,训练部队,用于征服四方,开疆辟土,建立千秋功业。也曾在这山水秀美之处,建造行宫,暖冬消暑,享受帝王生活。经千年风雨而遗迹尚存,历沧桑巨变则传说犹在,譬如,上下纣王殿、铜炉沟、铁炉沟、马兵峪、步兵峪、殷家寨、马坡村等。殷商烟云散尽,鹿台荒草萋萋,凭吊处扼腕长吁。

客人饶有兴致,不时插问,对朝歌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对华寨更加向往。

华寨所处的黄洞乡位于南太行中段,先民亲切的称这段太行山为:盘古山、母山、皇母山和女娲山。名字蕴含着先民炽热的生殖-祖先崇拜,植入了中华民族根文化的基因。大山的子女,世代讲述着“人祖爷”、“人祖奶”的故事,眼前的大山就像部中华神话集,书写着民族的起源、信息、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太行山已经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括地志》载:“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此“脊”不仅是地理上的脊,更是民族之脊。

伟大诗人屈原,曾向苍天发问,谁是创世之神?今日懵懂幼童,仍会向家长求问:我从哪里来?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华夏民族的先祖,自然与“华”有关系,与华寨有关渊源。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 ,创世之神、大地之母女娲,体内就流淌着华胥氏的血液,承载着华胥国先民的基因。华胥为谁?华胥是华胥国首领的女儿。相传她踩到雷神的脚印,感应受孕,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在人类即将绝迹的洪荒时代,伏羲女娲承担着繁衍人类的重大使命,便按上帝神的旨意,兄妹滚磨成亲,生育少典,其后传嗣炎帝、黄帝。既然始祖的母亲为华胥,那么华胥就被中华民族尊称为“始祖母”了。关于华胥的传说,虽然版本众多,但被很多民族所接受,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共识。华胥部落为了生存,不断游徙黄河、太行之间,黄洞乡华寨,曾是华胥部落生息繁衍地之一。黄洞华寨,可以视为华夏之源泉,国人之根脉。

通向华寨有三条路径,我们从南侧登山。此道虽然路程较短,但是起始之处山坡较陡,幸好黄洞乡开发全域旅游,在此凿石设阶,方便行人。野菊遗碎花,柿树悬霜丹,游客结伴行,寒鸦独自飞,冬日偶透薄云,冷风直袭棉衣。未至半途,已是气喘汗浸。面冷身热,寻石稍坐,回首下瞰,已有凌空之感。再看初登处,林坚墓全境显现。黄洞籍人士冯先生告诉我们:殷商末年,林坚生于长林石室,葬于殷寨北地,为比干之子,财神后人,天下林氏得姓始祖。当地人世代相传,林坚又名林泉,出生于农历三月初五(一说九月十八),降生之时,祥云罩峰,异香入室,白鹿鸣涧,彩凤栖桐,昭示其后人富可敌国。林姓后昆虽然播迁各地,但每年春季都有林氏宗亲到此寻根谒祖,在林坚墓前虔诚祭拜。

接下来,我们走走停停,变成三两人结伴,我与崔道长正好走在一起。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自己心中守马列,道长面前讲老庄。一句“道家多出旷世奇才,道长必是世外高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一俗一道,相谈甚欢,正是此次交谈,增加了我对道教的了解,改变了对道人的固有看法。盛世道人在僻静之处修行禅道,每当生民遭受瘟疫灾难,便施舍灵丹妙药,悬壶济世;每逢社会动荡之际,便下山辅佐明主。待天下一统,便功成身退,或跨牛骑鹿,遁形于山林之间,或扁舟孤棹,隐迹于江湖之上。

在一个向阳避风处,与道长稍作休息。遥望远近群山,感慨自身躯体渺如粟粒,委蛇攀爬半日,竟不如山鸦振翅一翀。或许受崔道长影响,似有坐禅白云,空门淡身之念。

无处寻芳觅翠,已近净土西天。华寨位于黄洞微型盆地西南,四面危峰耸立,南北两侧涧溪相夹,如花瓣涵蕊,似河蚌怀珠。山间美景,四季各异。暖春季节,轻风携江南余绿为山坡披上新衣,百卉掩野径,浮香沁肺腑,蜂蝶戏花蕊,燕雀舞长空,是一年当中游人最多的季节。盛夏之时,劲风挟燕赵积云将崖壁化成雨幕巨瀑,涧溪暴涨,形成众多小潭,滋润着大山。雨后的华寨,为游客展现出了丰腴秀姿。深秋季节,寒霜将群山涂染成了浪漫色彩,游客登华寨,赏丹叶,观茱萸,摘柿子,採野菊,是游客最有收获的季节。严寒数九,山明水秀,幸有翠柏点缀在茫茫天地之间,独添冬韵。

华寨又名华胥寨、花寨,古代“花”与“华”想通,有美丽、光彩、繁盛之意,也指中华、华夏,在此二者兼有。因其隐现云雾之中,若瑶池仙境,是山民心中的圣地,当地人又称其为“小西天”,并建庙宇供奉西王母等众多道教神仙。民间也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从王母娘娘的传说和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华胥的影子,上清道教对王母娘娘推崇备至,奉为尊神,具有掌握宇宙的无上权力。世人将王母娘娘奉为婚姻、生育之神,顶礼膜拜。在羌族神话中,西王母同样也被认为是创世神。如此看来,中华民族是多元归一源。八千多年以来,华胥不断被神化、仙化,华胥本名却在民族记忆中几近消失,唯有华寨留下了永恒的符号。

华寨势险,崖依碧空,脊平岭窄,人行狭处,有沿壁之感,左右下探幽谷,皆现惊悚之状。从高处观其全貌,华寨是个“人”字形山岭,起笔之处朝向正北,一撇一捺分别指向东南、西南。三处庙观分置各端,一座庙观建于正中。

华寨香火旺盛。三条野径,随岭起伏,交汇于华寨。善男信女,不绝于道,传言到此处求子、求财,事事灵验。或许是上天垂象,“人”字形山岭,昭示华寨为人祖出生之地,抟土造人之所。这里还是文武财神比干、赵公明的故乡,能不灵验?王母娘娘庙、女娲宫、山神庙、龙王庙、财神殿一类的寺庙祠观庵,香火极为旺盛,。

华寨四周,景点遗迹密布,宗教场所错置其间,淇园、长林石室、林泉沟、竹林寺、石老公、林坚墓、玉皇顶、伏羲洞、女娲石、滚磨成亲古石沟,不可尽数。众友惊叹华寨景观。

华寨,华胥始祖母--天下第一送子老奶仙居处。应该设立华胥祭祀日,在每年农历三月的上巳节,借力民间生殖--祖先崇拜的信仰力量,利用民间人士的热情,举行祭祀华胥大典,使之成为全国祭祀始祖的圣地之一。

下山之时,文友或吟或歌,我却灵光不现。第三次登华寨,已无初见时怦然心动的感觉。时至今日,才伏案提笔,将当日登华寨情景,连缀成文,也算是对朋友有所交代。

(于2019年12月1日,本文图片由黄强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