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思 | 归零能力。

 wenxuefeng360 2020-03-26

让自己不断归零,是为了反弹更高。

01 一本书

这两天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是盖洛普2.0版本的优势识别器。在做了测试得出关键词报告后,我非常详尽地记录识别行动建议。潜意识我觉得这本书会改变我,它改变了我一些固有的想法。

关注内在的需求和动能,才是个人真正的蜕变和成长。

考研上岸,并非只是获得系统性输入知识的机会,最大的意义是:我不会再以现有的职位和曾经的工作经验、成果来定义自己的成绩。

我发现,成功的定义可能是:自己在努力克服漫长旅程中的各种阻碍和挑战。在逆境中,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

有的人生来就具备领导天赋,而有的人只能深耕专注的领域,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未来的高管。这样的经历,我开始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的内在动能,我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做哪些自己感兴趣并且能为别人带来价值的事情。

或许你成为不了万众瞩目的行政首脑,但你能成为自己人生的CEO。绝对不能让自己的愧疚感、自我设定的种种限制阻碍挖掘、发挥自己个人的潜能。

或许就如书中所说,我的这个举动放大了我学习和专注的天赋,进而帮助自己勇敢迈出这一步,激励自己去做希望做但又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情。

反思 | 归零能力。

人不可能事事皆行,但可以人尽其才。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以来都倡导的便是改善劣势,对人的弱点的不懈关注更成为一种病态的执着。因而我们从没有静下心来去挖掘自己,投入更多精力去发展自身的优势。

像是“拿自己的业余去PK别人吃饭的本事”,现实中大多数组织体系中,我们要提高待遇、地位和增加权责,我们就要换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岗位,而不是在一个匹配自身天赋的岗位上发展。对于整个组织体系发展而言,也更需要一个个螺丝钉严丝合缝的协作生产。

然而,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才能增强自信,目标明确,满怀期望,对人友善。于组织发展,才会产生乘数效应。

反思 | 归零能力。

02 把瓶子装满

重新开发自己,就要彻底摒弃之前的光环,业绩也好,荣誉也罢,我们很容易在别人的语境中,时常陷入自嗨的快感中,遇到某个困难,或者某个事情,就会想起以前我怎样怎样。

但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可怕的。环境在随时发生变化,个人也在不断调整,要让自己掌握“随时归零”能力,具备“从头开始”的勇气,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事事皆行,其实事事皆不行。民间老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

瓶子里如果水只装一半,稍微摇晃下,就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如果是装满一瓶子水,拥有真正的底蕴实力,表面不动声色,非常低调,拥有沉默的力量。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没有光鲜的职位,很高的薪酬。但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装得满满一瓶水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在某一领域独到的见解。大部分时候我愿意倾听,这是很多工作场合都吸取不到的养份。

有个故事。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之后,不问朝政,还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多嘴,否则就拉出去咔嚓。这样过了三年,这天楚国的“右司马”,跑到楚王面前说了一句谜:有只鸟儿在南方的大土山上,不飞不鸣,这是啥鸟?

楚庄王明白了这是在说自己,就说这鸟儿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半年后,他一改前貌,戒掉歌舞,亲自听政,求举贤能,楚国得以大治,最终庄王问鼎中原,成就霸业。

这个故事现出楚庄王“知错能改”的气度与胸襟,也有浪子回头能成伟业的励志味道。但可惜这个“一鸣惊人”的故事或许只是古人茶余饭后编的段子,历史资料压根就没有给楚庄王浑浑噩噩玩三年的时间。

反思 | 归零能力。

现在的我时常反省刚工作时没有压力相对封闭的六年,我们习惯把自己包裹在自得的茧房中,无形中荒废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我们常常会从个人履历和简历介绍中,看到“能力非常强的一个人”。有一段时间,我是领导、同事眼中“会写的人”,但无人知晓,我的焦虑与危机感与日俱增,因为我知道,纸上读来终觉浅,或许我具备总结提炼精华的能力,但这些都是建立他人执行的基础上。

“能写”只能说明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错,文字和表述能力也还行,但落地层面强悍的执行能力和问题解决力还是需要实践考验,你能写,但不代表你通晓业务的核心。

六年前我曾揣着简历走入人才市场,面试一个互联网的岗位,对方老板问我:如果做运营,现有三百万用户,做用户分层,怎么做?

我记得当时讲得头头是道:首先通过后台数据,划分周、月、消费的频次,然后按照消费平均客单价,去划分高中低档次,最后按照周、月登陆APP活跃数去划分。而通过实操,业务本质上并未有太大提升。因为当时我并没有做好用户层面和运营的SOP模型。

因为各种因素,我没有加入那个平台,但我和他成为忘年交,这家公司后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时至今日,我一直感激他在我处于平台的优越感中不可自拔时给我当头一棒,给我试错的成本,让我冷静下来剖析自己。

很多时候,获取的内容太多,本身也是一种损失。在自己没有意识形态的状态下,没有实操落地,就无法产生价值。

从那以后,我的方案写的少了,意见提得少了,开会发言少了。因为我明白,在自己还未吃透知识,亲自实践拥有真正的技巧和方法论之前。所有的呈现,都只能是学习,而非实践真经。

做大做强只是愿景和口号,落细落实才是生存所需。越往深处走,就要越反复斟酌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能不能落地。

反思 | 归零能力。

03 “归零”意味“空杯”

把手握紧,抓在手中的东西只有一小撮。

把手放开,才能拥抱世界。

有个抓猴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地方有种猴子,珍贵又聪明,当地人想了很多法子都没办法抓住它。

后来有人发现这些猴子的性格,就是一旦拥有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舍不得放下。于是他们把一个巨大的玻璃瓶子放在他们出没的地方,瓶口大小就是猴子的手刚好能伸进去,里头放一个他们最爱吃的坚果。

后来这个办法奏效了。因为猴子伸手到瓶子里拿坚果的时候,手无法抽离出来,舍不得放下,自己整个人都搭进去了。

经历过莽撞的青年时期,现在越来越觉得归零是一种能力,它的本质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接受,得到的时候,及时告诫自己,这只是开始,未来可期。

在《武林外传》中饰演吕秀才的喻恩泰,曾经随着这部片子爆红,剧中的演员成了一个个当红炸子鸡,而这个档口,他却消失了,考取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继续攻读。我看过他的采访,他说“戏可以演一辈子,但读书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了。”

到了他参加《声临其境》时,全英文培英莎士比亚选段,震撼全场。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怀才不遇的吕秀才了,多年的沉淀,他的才华有目共睹。

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培养归零的能力,就是让自己在享受成功的当下,能依然保持清醒,坚定沿着既定方向,直达目的地。吃老本,只能把自己的路堵死。

长成参天大树,就要及时砍掉杂七杂八的旁枝末节。人生路很长,职场也是,只有不停做减法,目标才会更清晰。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反思 | 归零能力。

04 不断学习“归零”

归零的每一天,就是把自己当成新人去努力。

虚心若愚

阅历的增长,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业的判断,对人性的洞察,都是岁月赐予的财富。但是,科技在进步,社会在迭代升级,经验与知识并不总是奏效的,它们会慢慢被新的方案和技术所取代。

归零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抱着开放心态重新学起额外让自己增值的技能。这个过程,年轻一代是老师,互联网的天然基因,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对新鲜事物具备很强的接受和学习力。

尝试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揣摩他们思考的方式,学会用他们所用的APP

保持饥饿感

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读了多少书,获得多大的成就,内化多少知识,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一直保持饥饿感和好奇心。

任何对未来保持好奇的人,必然能获得探索前行的勇气。多问为什么,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在别人讲话或者阐述观点时,尽量不要去否决别人,学习接纳。

反思与事实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惯用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做事原则,我们也非常容易伴随这套原则和方法陷入惯性思维中,虽然能节省很多时间,但同样也容易陷入思维僵化的境地。

我尝试过遇到一个问题同时构思三种解决方案,或者下意识去思考几分钟,不要当人云亦云,确认自己是否跳出固有的路径思维,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

而独立的判断更多是基于事实与数据。数据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多维度,而分析问题就存在事实和影响结论之间。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只分析当下。

透过现象看本质,万物以相世人,本质皆隐于相后。

反思 | 归零能力。

写在最后

保留的东西越少,就越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在乎的。

把不愉快的过去清零,才能明白重要的是现在。

把获得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滞不前。

生活的边边角角太多了,废旧的经历,过期的怨恨,偏见如果还残留,背负它们只会更加疲惫。

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生活是需要做减法的,丢的更多,得到的反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