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朱仁康剥脱性唇炎医案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0-03-26

剥脱性唇炎

李××, 男,13岁, 简易病历, 初诊日期:1974年3月13日。

主诉:嘴唇皲裂脱皮已历年余。

现病史:一年多来口唇发生干燥, 脱屑, 皲裂出血, 小片糜烂, 结痂, 发热疼痛, 进食不利。

检查:下口唇皮肤脱皮, 皲裂, 结痂, 溢血。

脉小滑, 舌苔薄布。

中医诊断:唇风。

西医诊断:剥脱性唇炎

证属:脾胃湿热, 久郁化火, 伤阴化燥。

初诊先投以凉血清热之剂, 服五剂, 未见进退。

二诊:(4月18日) 改拟甘露消饮加减, 以养阴益胃, 清热润燥。

药用:生熟地(各)9 黄芩9 枇杷叶9 枳壳9 石斛9(先煎) 桑叶6 元参9 茵陈6 甘草6克。

外用清白散(青白散方,配方:青黛 30 克 海螵蛸末 9 0克 煅石膏末370 克 冰片 3 克 制法:(1)先将青黛研细,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后加煅石膏末研和。(2)冰片入研钵内轻轻研细,加入上工药少许研和,再加全部药末研和。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主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用法:渗水多时,将药末渗上;掺水不多,用麻油调敷。)香油调搽。

三诊:(4月22日) 服五剂后复诊, 明显改善, 嘴唇已不脱皮、皲裂, 亦无糜烂, 尚见干燥, 嘱继服前方五剂。

四诊:(4月28日) 症状继续好转, 基本上已无裂口, 尚见干燥。

前方去黄芩、茵陈加当归9、红花9

外用玉红膏(附玉红膏方,配方:当归60g、甘草35g、白芷15g、紫草9g、血竭12g、轻粉12g、麻油500ml、白蜡60g制法:先用当归、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勺内慢火熬至微枯色,用细绢滤清,将油复入勺内煎滚,下整血竭使化尽,次下白蜡,微火化开。再下血竭、轻粉,搅匀成膏。功用:生肌长皮。主治:溃疡面,臁疮。用法:用纱布条泡入膏内,略去浮油, 成为玉红膏纱布, 盖疮面上。处方来源:《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搽。服七剂基本治愈。

 

本病为发生口唇粘膜的慢性皮炎, 主要见于下口唇部皮肤干燥、脱屑、糜烂、结痂, 发生皲裂时有轻度疼痛。朱老认为本病属中医“唇风”。脾口窍于口, 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光泽, 脾经湿热内蕴, 郁久化火, 伤阴化燥, 症见唇干、皲裂、叠起皮屑, 故以滋阴养胃, 清热利湿, 方用甘露消毒饮加减治之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