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绪岚》杨志青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听到郑绪岚这一首歌,仿佛就像是回到那一个激荡多情的年代。

记得那年,哥哥在北京打工。北京是我向往的地方,一放暑假,就急急忙忙的登上火车,那也是人生以来第一次坐火车,兴奋、喜悦、激动,难以言表。在打工之余,去了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动物院......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少林寺》这首歌。有一天,哥哥听说电视上演《少林寺》,他就带我去他认识的一位工友家里,守着一个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两个人就守着,紧张地等着。《少林寺》以一种全新的画面、场景、风格、音乐。原来的那种电影元素一下子被打破了,可能就像是原来一直吃馒头,一下子吃上洋面包。不过,这种风格在《小花》电影中,也许就开始了变化,那一首《妹妹找哥泪花流》,就曾让我久久激荡过。

在面对时代的大潮中,对个人而言,也许就具体到一件一件的小事上。

一个是阳刚之气,著名的《少林,少林》,一首就是郑绪岚唱的《牧羊曲》。那年暑假之后,在音乐课上,老师就教了《牧羊曲》,全班上下,课堂课外。仿佛1982年师范生活的一个标签。郑绪岚就像一位女神,那长裤袅袅,那温柔的歌喉,还有那小酒窝。对于一个生长期的男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在梦中出现,甚至,还在自己的床头贴上她的大幅画像;甚至不知羞耻地说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岁月就是一条河,我们就生活在河中。在我的文化情结中,埋葬在内心之的一些东西,有一天,是会发酵的。王立平,以他少有的诗情,写出了少林寺的美。在这种诗化的牵引下,也曾去少林寺参观,曾走到小河中,拾起了一块河石,装起来;走在少林寺前的小广场上,抚摸着粗大的柏树,想象着少林和尚,在树下练功的情景,可惜偷偷地寻找牧羊女,才知那是电影中的人物。走进少林寺的神秘大门,还有那神秘的塔林。后来,走进演播厅,看了《少林寺》,又激荡起早期那种神奇、激动、梦幻、希冀的感觉。我想,这其中也有郑绪岚的歌声带来的。

后来,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郑绪岚,以她多情的歌喉,清新的形象,一直占领着自己的心田。进入自己的内心中。加上各种媒体的宣传,郑绪岚的形象,也渐渐在心中丰满起来。甚至她的生平、爱情、家庭,就一样牵挂着曾经激动过自己的内心。

后来,听说郑绪岚出国了。那一段时间,自己也曾暗暗的失落过。

后来,听说她又回来,只不过已遍体受伤。

她回国后,翻唱了好多过去的电视歌曲。特别是《红楼梦》中的歌。仿佛,郑绪岚也和我成长。人到中年了,经历了尘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性冷暖。仿佛心也变得百味穿肠,心如柳絮。常爱听自己一个人关上门,泡一杯茶,打开音乐,《枉凝眉》,就好像是天籁之声,那人世间的爱情,有一种想见恨晚;又有一种离愁别绪,仿佛是人世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银河。听一点凄美的,又伤感一点的歌,仿佛,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一个人,在音乐的旋律中,细细品味,有时还泪流满面,说不清为谁而流,也许是为了自己,那如雨如梦的情感,像烟,像风,像柳絮,像冰河。《葬花吟》,林黛玉,情恨如海,情如春水,柔情如海。看淡人生,又是有一点伤感,想想自己的时光岁月。郑绪岚就像是随着我而成长的,她人生的愁苦,人生的曲折,人生的悲喜,仿佛都在一首又一首歌中了。

有时,自己想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东西。也许,我就是这种歌曲的听众,也许郑绪岚给我设了一个围城,不过,她不是用坚硬的泥土,而是用她的音乐。我也乐于沉浸其中,自己又不愿意走出来;有时就是想走出来,走到半路,也就走不出来了。因为,年轻人喜欢的歌,自己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有时恨自己,有时骂自己,可能是无药可治了。

郑绪岚,属于我的人生之河,别无选择。

【作者简介】:杨志青,网名太行小子。现就职于林州市教体局仪器站工作,喜登山、爱摄影、写作,作品散见于《安阳晚报》、网络平台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