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气通于肺”“天气通于肺”是《内经》里...

 新用户00887607 2020-03-27
“天气通于肺”

“天气通于肺”是《内经》里反复强调的思想。因为我们呼吸的天地精气,是通过喉,由喉而入肺的,所以天气通于肺。这是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就可轻易知道的。“天气通于肺”反映了几点:第一个是肺的位置高,其象为天。在人体里面哪一脏最高?肺!肺为华盖,肺最高。肺通天气,肺就具备天气的特点。天处于最高,所谓亢龙有悔,天气不能再升了,它要降,所以肺气主降;要么外散也行,所以肺气还主宣。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肺的疾病都是以宣降为顺。
天气通于肺,那异常的天气最容易伤什么?也是肺。肺易受无形之天气所伤,无形之天气,无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是不是邪气呢?不是,它完全可以是正常的六气。这六气也是肺能够悦颜色,彰声音的基础。但是如果它异常了呢?就成了影响肺的病因。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就是这个的道理。同样的,六淫伤人也常常是首先犯肺。你看,不穿衣服感受了风寒之邪,下雨然后淋了雨,你首先是拉肚子还是感冒?那当然是感冒的几率要来的高,对不对?为什么?因为肺通于天气呀。但是六气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当然有。因为六淫本身的阴阳属性不一样,所以就决定了有一些更喜欢伤肺。另一些呢?就不太喜欢伤肺。这就是“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属阳性这些邪气的容易伤上,所以肺就容易受伤;属阴性的邪气的容易伤下,那么脾肾就容易受伤。
既然天气通于肺,肺所受邪也是由天气而来。那么如果我要治疗它,要想使邪气外出,那应该从哪出呢?还是由上而出!所以鼻为外窍司呼吸,《素问灵枢类纂约注》里说“外邪自鼻而进者,仍令从鼻而出也”。《金匮要略》里面的“救卒死方”,就用大蒜头捣碎灌鼻中,取嚏。人打出喷嚏来就醒了,就是使邪气由鼻而出。
救卒死方是取嚏方。大家看了很多中医的书,有很多的取嚏方。就是用各式各样的方子,目的是让病人打喷嚏。这种取嚏方通常就治疗两大类疾病:第一类就是各式各样的卒死、昏迷,包括有一些痰邪引起的中风啊,晕倒啊,都有。比如说用皂角粉取嚏,它能出痰邪。还有一种呢?我们就熟悉一些了,就是提壶揭盖法!小便不通,打个喷嚏,小便就出来了。上面的肺气利了,下面的小水也能利。这个大家都理解的吧。刚才讲了气机是要通畅的,肺应天气,肺气宜降,如果气都降了,没有气升上来,是什么后果?那也不行!所以说人的气机是一个循环。谁来升呢?由肝升。谁来降呢?由肺降。那么,在这个大的气机循环里面,五脏都受这个气机的影响。现在你小便不利了,它有一种情况,是肺气不能宣降。于是,六腑之气因之而不能降,膀胱也失于气化,不能降。就好比是在一个水壶里面有水,上面盖的很紧,所以你倒不出来。物理学解释说这是气压差造成的。所以我们可观察到茶壶的盖子上都有一个小洞。干什么的?让空气进去的。这样水就能倒出来了。如果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我们只要让上面的气机通畅就可以了。上面的气机通畅,底下的气机自也就通畅了。于是乎“气化则能出矣”,所以小便就出来了。
讲到这儿,我们再发散一下。既然上可以治下,那么下面的气机不利,可不可以影响到上面的气机不好啊?当然也可以,在临床上可用泻下的方法治疗中风,对吧?你风证是什么?两阳相并,气血宛陈于上。那是气只上不下,怎么办呢?我们就让它的气机往下走啊,什么东西能让气机往下走?生大黄!或者就用其它的泻下药也可以。于是乎,就可用生大黄来给病人灌服。然后得大泻,他就能好,人就能清醒,恢复也就能更好。我曾经做过一个专题的综述,专门去查了中医治疗中风,包括脑梗塞啊,脑出血的治疗。发现很多方剂,尤其是急症的方剂都含有生大黄。甚至有报道就单纯用大黄来治疗的。它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其它轻一些情况的也有啊,比如口臭。为什么会口臭呢?浊气上冲。浊气为什么会上冲?应该往下走啊?因为它下不去呀。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也给它通泄六腑,主要是用泻下的方法,口臭就能好。道理也是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样的病人,我给他泻下一次,口不臭了。明天他会不会还口臭呢?可能还会再臭。因为没有解决他浊气不降的根本原因呀。还是要去找他为什么不降的原因,然后再随证施药。但是在一开始对症治疗的时候,只要没有明显虚证,用泻下法确实是可快速见到效果的。取嚏法,你取嚏的话,不打喷嚏是没效的,打了喷嚏你可能就马上有效。这两种结果都是立竿见影,马上能看出效果的。或者好,或者不好,非常明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