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燕子》赵广增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8

春分过后燕归来,春风煦暖百花开。又到了莺歌燕舞的时节。“几只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主角已经登场,霎时间拉开了春天的帷幕。

故乡起初的名字是“燕窝”村。因鸟住旺门而取,后来长辈们望子登科,遂改名为“燕科”。想必鸟住旺门中的“鸟”数燕子最多吧。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屋檐下,过道口,常常是燕子作窝的地方。燕子以蝇、蚊等害虫为食,是公认的益鸟。农家的绣花枕头,刺绣的门帘上都有燕子的身影,“绣燕成双”,寓意吉祥。爱屋及乌,谁家有燕子作窝也被视作为“幸福之家”,欢喜不已。

燕子又是勤劳的象征。春燕啄泥作窝可是一件极其繁琐又考验耐性的事情。燕子选定位置后就开始一点一点的衔泥,一天来来回回往返于筑巢的路上,燕巢的形态也慢慢地形成开来,泥土一层一层的堆积,一圈一圈的围绕,不出几日就完成了“吉宅”。筑成的燕子巢穴既美观又牢固,里面有燕子衔来的破布,棉絮等软和之物。居之于屋檐,避之于风雨。采之于泥土,暖之于巢穴。

筑好了燕巢,燕子就开始繁殖。由双燕齐飞变成了“男耕女织,各司其职”,燕子好像从来都不知道疲惫。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忽而飞向万里高空,忽而低空盘旋疾驰。孵化出的乳燕更是“憨态可掬”,闻声仰脖,嗷嗷待哺,叽喳的声响成了农家院落里唯美的画面。

有了乳燕之后,成年的燕子更加忙碌了。观赏燕子的绝佳之地是紧挨着戏台边上的池岸。有嘴衔泥巴掠过水面的燕子,有捕食蚊蝇疾驰而过的燕子,有三三两两停留在电线上休憩的燕子,远远望去如同大自然的音符,迷人的身影倒映在水里,放学后的少先队员争先恐后的数着燕子的数目,可是哪里会数得清呢?

我仔细观察过燕子,乌黑的羽毛泛着蓝色或绿色的金属光泽,腹部呈白色,腹部上端是红棕色,一对椒籽似的眼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可爱极了。如此生灵,爱慕之士自然数不胜数。古人的诗词绝句之中从来都不缺少燕子的身影,也不缺乏幽怨的诗句。“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宋徽宗被俘入金后的孤独寂寥无人倾诉,见双燕飞来愈加沉闷忧郁,竟然埋怨燕子不会说话不解愁绪。“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借燕子表达自己的愁苦之思,惆帐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眼前景物着重写眼前的感伤。文人墨客,伤春悲秋,好好的燕子都成了借景抒情的凭物。

春分而来,秋分而去。趋暖而居,应时而动。好久没有见到过故乡的燕子了,今日春分过后不知道这生灵是否还会翩翩归来。重新衔泥做窝,繁衍生息于美丽的故乡。

【作者简介】:赵广增,爱好文学,热爱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