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令诩先生对《内经》“隐曲”一词的探讨

 运水云 2020-03-28

对《内经》中“隐曲”一词的探讨

《内经》中有五处提到“隐曲”一词,计《阴阳别论》二处,《风论》一处,《至真要大论》二处。关于该词的含义,除部分医家(以张景岳为代表)认为“皆指阳道而言”外,共他医家则就其出处的不同分别作了不同的解释。下面结合历代医家对该词所作的有代表性的解释逐条进行分析,并提出本人的浅见。

第一条:《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对于本条中的“隐曲”的解释,唐·王冰首倡“隐蔽委曲之事”之说,认为意指“味不化则男子少精,是以隐蔽委曲之事不能为也。”(即男子阳痿)。后世李念莪、高士宗、罗东逸等均同此说。《中华大字典》“隐曲”条对此注释为“谓使泻也,指女子不月,男于少精,是以不能使泻精血也”。明·马莳则提出“女子有得隐曲之处,郁之于心”的说法,认为是指女子情志郁结不舒。张山雷、王一仁、秦伯未等同之。我认为以第三种解释较确。第一种解释的缺陷在于未推敲文中“有不得隐曲”之“有”字的含义。依我看,“有”在这里应作“若有”解,本条前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二阳之病发心脾,若有不得隐曲的情况,方会造成女子不月的疾病。就是说,“二阳之病发心脾”为原因,“有不得隐曲”为条件,“女子不月”是结果。再从句式上看,若把“有不得隐曲”释为男子阳痿不能房事,则经文以“男子得隐曲”或“丈夫阳痿”这样的句式出现不但意思明确,而且对仗亦工,可是经文既不点出“男”这一重要性别特征,又偏偏强调如果“有”不得隐曲这一假定情况的出现,也可以看出经文原义与第一种注释是不符的。至于《中华大字典》认为是指男女“不能使泻精血”,则下面紧接着的“女子不月”即成衍文而没有子什么念义了,何况这样也反使男子的情况更加隐曲,于理欠通,所以还是第三种注释较贴切。

第二条:《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对于此条的“不得隐曲”·词,除清·张隐庵注为“阴搏于下也”以外,其他如王冰、马莳、高士宗等都认为是“二便不利”。这洋看来,“不得”即不能 之意,“隐曲”应作二便解。从经文的“心腹满,发尽”看来,也是指心腹胀满之病,当病情发展到极点时,将会出现“不得隐曲”这样的二便闭塞不通的危急状况。验之临床,如臌胀、水肿病的末期均可能有此现象发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五日死”这样迅速死亡的转归。我同意这种看法。

第三条,《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背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本条中的“隐曲不利”除少数医家注为“大小便不得利”或“男子阳道不利,女子月事不来”外,多数主张风伤肾气,阳痿不能性交的说法。我对本条的分析如下:“多汗恶风”系五脏风所共有,其后所述才是“肾风”的特征:庞音忙,肿起貌。“庞然浮肿”,形容脸肿的样子。“背痛不能正立”,肾主骨,其脉贯脊,肾病故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指气色污晦,黯而不泽,并非指色黑如煤烟,不然下文“诊在肌上,其色黑”就没有意义了。查肾病致肿,总由排尿减少所致,而大便一般无显著改变,况且虽然肾司二便,但毕竟与膀胱相表里,又为膀胱气化的动力来源,所以肾病者大多都有尿的改变,这段经文显系说的“肾风”的特征,当然不会提及大便方面的问题,所以可以推知,此条中之“隐曲”应作小便解,“隐曲不利”即小便不利的意思。

第四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此条中的“隐曲不利”,一般注家都不详解。我认为,此处应解释为小溲及房事的不利。理由是:前面的“痔疟发”一词已明确指出肛门病的存在,后面所提“阴中乃疡”显然是指前阴肿疡,方不与上文重复,紧接着的“隐曲不利”当然是指由阴疡造成的小溲与房事俱不利了。

第五条:《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这条的“隐曲”一般都解释为前阴。如张隐庵说:“隐曲者乃男女之前阴处,故曰隐曲,谓隐藏委曲之也”。《中华大字典》隐曲条注云:男女之私处也。并引《唐史·安禄山传》中的“隐曲常疮”一语为证。从句式看,“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与《生气通天论》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的句式相同,后句均为前句的推衍,即后为前之进一步表现。本条“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的含义应该是:当湿客下焦时先为濡泻,进一步则可成为前阴之肿疾。因此,我同意此处的“隐曲”是指前阴而言。

现将我对上述五处“隐曲”的浅见归纳如下:《阴阳别论》中的两处,头一处作情志解,第二处作二便解;《风论》中的一处作小溲解;《至真要大论》中的二处,头一处作小溲、房事解,第二处作前阴解。总之,我认为对这几处“隐曲”的解释,应详析经文,随文释义,而不要强求划一,这样可免胶柱鼓瑟之弊。

(本文原载于《广西中医药》1981,04:1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