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吵架为了欲望,知识分子除了欲望,还有意见之争

 光宇阵 2020-03-28
050 051 052 053 05055 056 057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80 081 082 083
084 泥菩萨过江的颜回.mp3 来自吉劭居 00:00 19:12
【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本讲梗概:
孔子说:并且你知不知道“德之所荡”,就是过分标榜的道德就不是道德了。比如一个杯子装水,装得太满水就漫出来,桌子上也荡出水来了。德超过了范围,就叫做荡德。“而知之所为出乎哉?”你自认为有学问、有智慧,但是,聪明太过就是笨。凭你只不过懂了一点点,就去教训人家,你这太笨了!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为了求名,不择手段去做,就会反被名誉、名声困住了;为了好胜,为了榜上有名而读书,不是为了学问去读书。“争之器”,不是说名与知识不是好事,而是说只是为了求名为了好胜而求知识,那么,这两样都不是好事。“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这两样都是杀生的武器,破坏自己的生命。

“谥法”是我们历史特有的精神。汉朝的汉哀帝、汉献帝、汉文帝、汉宣帝、周文王,历代能够谥“宣”和“文”字,是很不容易的。像清朝曾国藩,谥“曾文正”,明朝的王阳明,谥“王文成”。

陆放翁的名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庄子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儒家说己立而后立人;佛家说先求自度而后度人,都是一样。

“道德”两个字素来是分开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体,德是用。“德者得也”。事到有功方称德。

“知出乎争”,智慧知识愈高的人,意见愈多,争端愈厉害;古人说,普通人没有受过教育的,吵架很简单,是为欲望而吵架,欲望满足了也就不吵了。而知识分子欲望满足了还照样吵,就是为了意见之争。历代的党祸都事犯了这几个字的戒律,“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全篇解读点击上文音频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