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1:兰花的文辞乐律之美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每株兰花都有其独特的文辞乐律之美,静心欣赏你会发现这些柔姿万千纤纤碧叶随风起伏如诗如画!高的矮的,或三三两两叶片交错,或满盆郁郁葱葱。不同的兰种着花有别,像一莛一花或两花的春兰,多见齐叶架或叶底,瞧那叶片带着弧度平空伸出去就似廊亭檐边。梅、荷、水仙的花朵,尤如妙龄少女依檐观景,静静伫立中举目远眺或闭目含羞,或低首静思,江南有女,小家碧玉,那情那景极富有绝美的意境。

忽,微风起,过处,花姿轻颤,奇花、蝶瓣就似热情奔放的少女,顾盼生姿,媚、艳各表,虽无明,却有轻如飞燕,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娇容百面,美不胜收。

那形,那色,那种随风而动的乐律之美,再有那王者之香的吐放,幽香过处,生灵寻迹终成趣。

兰为王者之香,古,多有佳句词牌颂之,流传千年,脍炙人口,战国时期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唐代唐彦谦咏《兰》诗又云: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孤兰》一诗中如是云: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汉代繁钦的《咏蕙诗》是目前查证到较早的针对蕙兰而作的诗句,可以预见当时的人们对蕙兰的欣赏热情,不过任何时期自有喜好变迁,这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偏好春兰,江苏偏好蕙兰一样。在第三波兰市启动时,蕙兰的接受度越来越广遍及全国。下面见繁钦《咏蕙诗》:

咏蕙诗  汉·繁钦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关于“蕙似士大夫”及兰与蕙的有别论述,最早的出处是来源于宋代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一莛多花者为蕙较为笼统,今因不同的多花兰种细分为:蕙兰、春剑、莲瓣、寒兰、秋芝、秋榜、送春、墨兰等。鉴于古代是以多花的蕙兰作为代表而颂之,今不例外也以此作为蓝本而代之。

下面欣赏宋代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原文: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兰花在唐宋时期一直视为贵也!故以美好作为象征,当然很多时候是被作者采用类比手法写入诗句文辞或词牌中,例如宋代和元代的《点绛唇》、《水龙吟》等。

点绛唇 宋·汪莘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小园行处。双蝶相随至。

恰向梅边,又向桃边觑。孜孜地,访兰寻蕙。谁会幽人意。

点绛唇 宋·叶梦得

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高柳萧萧,睡馀已觉西风劲。小窗人静。淅沥生秋听。

底事多情,欲与流年竞。残云暝。坠巾慵整。独立芝兰径。

元代余同麓的《咏兰诗》,手培兰蕊丙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如是经典名句可谓是入木三分的刻化,至今都被热颂。可见作者就是一位用心的兰花爱培者,才会有此深刻的感知流出。下面见余同《咏兰诗》三首:

咏兰诗三首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处幽香扑酒樽,洲中杜若响中荪。

纫来为佩裁为服,不许蔡黎挂筚门。

  当我在欣赏古代兰花诗词佳作时,发现宋代朱熹在《咏蕙中》有云“今花得古名”之说,可见在宋代就有兰蕙传统铭品在传承了,相隔至今过于遥远故不得传。年代久远兰蕙铭品毁于战乱并不鲜见,如今能保留有300多年的传统铭品已经是万幸之事了。下面见宋代朱熹《咏蕙》原诗:

咏蕙 ·朱熹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唐诗、宋词、元曲,这三大文体相继盛行,兰花自然是重要的题材之一。另外,在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中文人墨客以兰花作画时的题画诗那也是精品佳句不断地涌现,这也是一大风景。例如下文:

水龙吟 寿白兰谷 元·陈深

  此翁疑是香山,老来愈觉才情富。天孙借与,金刀玉尺,裁去缝雾。一曲阳春,樽前惟欠,柳蛮樱素。对苍松翠竹,江空岁晚,伴明月、倾芳醑。深谷修兰楚楚,续离骚、载歌初度。麻姑素约,天寒相访,遗余琼露。拟借青鸾,吹笙碧落,采芝玄圃。奈玉堂催召,文园醉叟,草凌云赋。

 题四爱堂 ·王士熙

余所爱兮崇兰,植之兮堂间。

思夫君兮山谷,纫翠佩兮杂青纶。

兰芳歇兮日在山,欲从之兮不得闲。

蕙兰芳引 明·高濂

绮石幽香,自一种、天然标格。向红紫春工,不受一些颜色。露滋风泛,但浪迹、湘江楚泽。对静几明窗,时伴云林卷册。君子同心,美人羞献,岁寒自识。更托意琴声,避世为怜骚客。结好菖蒲,偏嫌荆棘。寄萧斋,著意为君培植。

我们先不论蕙似士大夫与兰为王者香之论,兰与蕙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兰,小家碧玉温文尔雅,前面有讲。下面讲一下蕙的气势,该兰种植株高大一莛多花,多见一莛之上有9个小蕊依次绽放,少有20多朵密集排列,故有九华兰、巴茅兰等称谓。

蕙兰植株雄伟高大,狂风过处随风曼舞坚韧不倒,劲草形容最为贴切,故也是文人墨客所喜。蕙草入画,辅以一莛多花,气势磅礴粗犷豪放自非一般。

蕙花有兰的梅、荷、水仙、素、蝶、奇多姿多彩,花萼错落有致扶摇直上次第绽放,壮观处无与伦比,其香有浓有淡,浓可远嗅,淡可近品,浓淡总相宜。故古往今来深得赏者赞誉,妙笔生花,佳作连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