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经》原文释义:棍法总论篇(原文总诀歌一)

 等着l70smp782j 2020-03-28

《剑经》原文释义:棍法总论篇(原文总诀歌一)

第一篇:棍法总论篇

俞大猷著 李良根注解

《剑经》原文释义:棍法总论篇(原文总诀歌一)

原文总诀歌(一)

原文总诀歌:

视不能如能①,生疏莫临故② 。

后手须用功③,通身俱有力 。

动时把④得固,一发未深入⑤ 。

打剪 ⑥急进凿,后发胜先实⑦ 。

步步俱要进⑧,时时倶取直⑨ 。

更有阴阳诀⑩,请君要熟识 。

词解:

①视不能如能:此起手之第一法也,无论交手属拳属械,皆须如此,万万不可麻痹大意,或有丝毫骄躁轻敌之气 。且须防其有哄骗之术,如《孙子兵法》所言:“能而示之不能”,此之谓也 。

②生疏莫临故;此句重在“生疏”二字 。生疏则无功乏巧、临敌必败,所以说“莫临敌。”

③功:在此处指功力。即指后手握把技能所达到的最大限度 。其中包括手臂、掌、指的持握力量、位移速度、姿势持续时间及意念活动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

④把:此处把作柄解 。即指棍的根部 。

⑤一发未深入:一发,即出棍的第一招。未,未可也,意即不可。出棍发招, 第一下切切不可尽势尽力,如《剑经》后文所言:“决不可一发使要伤人,徒使自势发尽,为他人反伤。戒之戒之。”

⑥打剪:打剪者,击彼之棍也。《国技大观》曰:“打剪,非招架之棍,乃破击之棍。非打击于敌未动前之棍, 乃攻击于敌已近身之棍。 则是打与剪,皆在敌棍上,不在敌身上。”

⑦后发胜先实:先实者,先行发招以取主动之势。后发而能胜先实者。其因有四:一曰静待观变。即所谓“彼忙我静待”者也。二曰适机乘势。即所谓“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也.。三曰順势借力。即所谓“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 四曰刚柔机变。即所谓“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也。四者具备,后发必能胜先实也。

⑧要进:意为尽力争取前进攻杀。但不是只进不退。故曰要。此要字确切之至,学者细心,自能悟其妙意。后文所谓“我入被他打,觉败,即急跳退,记之记之”,实为此要字另一注脚。

⑨时时俱取直:此实为拳械技击家之精旨也 。曲则缓,直则速,故不论何时何技均须以直为法 。所谓“初教滚手直入,次教大粗打掲,亦要直”,“后手初曲后直''', “折脚不如直入”,“务对他手直起直落' ,“即离亦须即直”……等等,俱是“取直”典范 。

⑩阴阳诀:诀者,方法也 。《列子说符》:“卫人有善数者,以诀喻其子 。”阴阳之法者,即所谓°阴阳要转' ;“转阴阳不可太早”; '棍提起手阳,杀去及打去俱手阴,阴阳最要识透''; “直阳手杀去,阴手打压下' ;“阳手扇下,阴手请起”等等,俱是阴阳立法 。此外,进退、虚实、动静、 高低、打下拦上,亦为阴阳之法,学者能举一反三,自然能熟而识之矣。(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