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挖掘雍正陵墓,为何刚挖了2米便不敢再挖,并用水泥封死?

 饮膳道人 2020-03-28

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斗争,最终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成为清朝第五代帝王。雍正在位时设立军机处、废除贱籍、整顿财政等,可以说是以勤先天下。历代帝王登基后都会为自己修建陵墓,雍正帝也不例外,在他生前因清东陵朝阳山地质和风水不好便下令在今河北省易县城西修建了自己的陵墓,并命名为泰陵。

在野史中记载,雍正之所以不与父亲、爷爷葬在一起,而非要另辟蹊径,主要是因为自己是篡位,无颜面见先祖,因此,只能独辟蹊径,选择了100多公里外的河北易县。但是,在正史中,却说是因为在清西陵找不到好的位置,风水不好,但是后来乾隆嘉庆都埋在了清西陵,此说法显然不通。

众所周知,清皇陵选址极佳,收藏颇丰,一直都是盗墓贼惦记的对象。孙殿英曾在清朝灭亡后,偷偷率领一直盗墓小队,对慈禧太后和乾隆帝的墓葬进行到盗掘。据记载,孙殿英曾向遵化县征调了30辆大车,专门用来运送盗得的宝物。此外,清皇陵内部结构复杂,陵壁坚固,如果找不到正确的入口,即使用炸药也是炸不出缺口的。

泰陵也是一样,尽管雍正帝没有葬在清东陵,可是泰陵作为清皇陵中最早建造的一座陵墓,同时也是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无论是规格还是陪葬品,泰陵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为何雍正帝的陵墓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开过?一般来说,中国的皇陵墓葬之所以对外开放,只是因为之前被盗掘过,或是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盗洞,是考古学家们挖掘墓葬的一个基本前提,一旦在墓葬周围出现盗洞,他们便会进行抢救性挖掘,意在保护陵墓内部的结构和历史文物。在对墓葬实行一系列保护措施之后,陵墓便可对外展示,既能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当年的历史,也能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其增加旅游收入。

在1980年,在雍正泰陵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盗洞,当时的文物专家判断,雍正的泰陵可能已经被盗,因此,处于保护的目的,当时河北文物局就同意了对泰陵的挖掘。1980年4月8日,当考古专家沿着盗洞实施挖掘时,只挖到了2米深,却发现,原先的盗洞不见了,也就是说,盗墓贼可能也只挖到了这,因此,墓中的宝贝没有被盗,因此挖掘人员紧急上报。

在这种情况下,挖掘工作显然无法进行下去,专家们也赶紧收拾东西,撤了出去。时至今日,雍正帝的陵墓依旧保存好,充满神秘,他的死亡之谜也再次被封存起来。另外,雍正皇帝的墓葬之所以没有对外开放,其实不是不想开放,而是因为考古技术尚不成熟,专家不敢轻易对墓葬进行挖掘,像当年明定陵一样的损失,专家不想经历第二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