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老去

 妙音莲华 2020-03-30

4分16秒,声声入耳

师 长 讲 故 事 你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老去

上宗下宙法师 ‖讲说

到底什么是无常?

无常的定义就是“刹那性”,刹那地生灭。

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刚才我们说过,

人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

是不断地迁变、迁流的一个过程。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从外界的四季——春夏秋冬,也可以看得到(这个迁变)。

春天的时候,花草都刚刚长出来,

叶子非常鲜嫩,颜色非常鲜艳,

这就像一个人才出生的时候,

通常会看到大家庆祝他出生;

夏天的特色就是枝叶茂盛,长得很好,

尤其在雨季的时候,河水很满,

这比喻一个人兴盛的时候——结婚了,

大家就喜庆;

衰老的时候,是用秋天来比喻,

秋风比较寒冷,

风一吹,叶子从原来的翠绿变成枯黄,不再茂盛,

河水也渐渐地变少了;

对一个人来讲,

他到了头发变白、皮肤变皱、松弛时,

也就是第四个阶段——冬天

风把叶子全部刮落到地上,

河水也干枯了,

最后人就去世了。

这是以四季配我们人的生命历程。

当我们这样配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

春夏秋冬和出生、长大、衰老、去世,是不是突然之间出现的?

人是不是从一出生就突然变老了?

外边春天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到冬天了?

肯定不是,

是一点一点挨着出来的:

春过了是夏,

夏过了是秋,

秋过了是冬。

人也是这样,

如果没有前面的青年和中年,

是不会突然变成老年的。

既然不是最后才变的,

就说明这中间一直在变

你每天照镜子,

会发现每一年你都在变

这说明你这一生的变化是由每一年的变化累积而成;

每一年也不是停在那里、突然从年初变成年底的样子,

肯定是十二个月都在变;

一个月一个月地变,也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

一天一天地在变

一天一天再缩小到一个小时、一分钟、一秒钟

一秒钟再细分,分成了若干个刹那

这样子不断地在变,生出来又灭了,生出来又灭了。

这样无数的生灭,组成了一个大的生灭,这就是无常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无常越来越了解,

就会对变化掌握得越来越细;

掌握得越来越细,

我们对事物的运作规律就会越来越了解。

如果他想到无常,

可能今年就是最后一年,

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他的这些财产放着就是个浪费,

所以他就会很珍惜,就要把它利用起来。

看见自己的亲人、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赶快给他们去用。

这样当下就得到了快乐——布施给别人钱财,当下就非常愉快。

这也是由于看到“不久住”而产生的一种珍惜。

你越看到一个事物的无常性——不久住、会变化,

你就越会珍惜这个事物。

这就是念无常的好处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一百六十六卷

云何死想转时,七想随转?谓修行者,起死想时,观察诸法念念生灭。彼于春时,见诸卉木,生华生叶,鲜荣红绀,如妙宝色。河池津液,水渐盈满,鱼鸟喧戏。便作是念:今外物生。彼入聚落,见诸男女,歌舞跳跃,饮食喜庆。卽前问之:此何故尔?答曰:此处生男生女。便作是念:今内法生。复于夏时,见诸卉木,柯条耸密,华叶茂盛,河池泛溢,波涛轮转,查沬凌岸。便作是念:此诸外法,今已兴盛。彼入聚落,见诸男女,撃鼓吹贝,歌舞欢笑,车马杂沓。卽前问之;此何故尔?答曰:此中有嫁娶事。便作是念:此诸内法,今已壮盛。复于秋时,见诸草木,为秋日所曝,凉风所吹,青色销尽,叶皆黄悴。河池流水,渐渐减缩。便作是念:此诸外物,今已衰悴。彼入聚落,见诸男女,发白面皱,扶杖而行,身形曲偻,咳逆上气。便作是念:此诸内法,今已衰老。复于冬时,见诸草木,霜风飘击,叶皆在地,摧折枯死。河池流水,渐皆竭尽,乃至干涸。便作是念:此诸外法,今已复灭。彼入聚落,见诸男女,被发跳踊,捶胸号叫,宛转在地。卽前问之;此何故尔?答曰:此处父母死丧。便作是念:此诸内法,今已复灭。彼于如是内外无常,善取相已;还其所止,洗足敷座,结跏趺坐。调滑身心;令身心柔软,身心堪能,身心无热,身心离盖。既令身心离诸盖已;内住其心,修于死想。谓如所见诸无常想,观察内身一期诸蕴,结生时生,乃至老死时灭。复于一期,有尔所位,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位诸蕴,前生后灭。复于一位,有尔所岁,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岁诸蕴,前生后灭。复于一岁,有尔所时,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时诸蕴,前生后灭。复于一时,有尔所月,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月诸蕴,前生后灭。复于一月,有尔所昼夜,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昼夜蕴,前生后灭。复于一昼夜,有尔所牟呼栗多,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牟呼栗多蕴,前生后灭。复于一牟呼栗多,有尔所腊缚,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腊缚蕴,前生后灭。复于一腊缚,有尔所怛剎那,诸蕴各异。舍余随观一怛剎那蕴,前生后灭。复于一怛剎那,有尔所剎那,诸蕴各异。以剎那最多故;于中渐渐略观。乃至观蕴,二剎那生,二剎那灭。是名生灭观加行圆满。从此无间,能观诸蕴,一剎那生,一剎那灭。是名生灭观成。尔时名为死想圆满。以诸位灭,卽是死故。彼修行者,如是谛观蕴生灭已;便作是念:世尊所说诸行无常;诚为善说。以生灭,卽无常故。如是行者,死想转时,令先所修诸无常想,皆得圆满。行者复观诸蕴相续。前剎那蕴,由后剎那蕴,所逼迫故;生已卽灭。如是观已;便作是念:世尊所说无常故苦;诚为善说。以逼迫卽是苦故。如是行者,死想转时,令先所修无常苦想,而得圆满。行者复观前剎那蕴,才灭,后剎那蕴,卽生。假使前蕴念言:我今不灭。后蕴念言:我今不生。彼于所欲,皆不自在。前蕴,后所逼故;必灭。后蕴,前所牵故;必生。如是观已;便作是念:世尊所说苦无我想,诚为善说。以不自在,卽无我故。如是行者,死想转时,令先所修苦无我想,而得圆满。行者复观诸行生灭,不自在故;于空行聚中,不生贪乐。由此便于三界诸行,不生乐着。如是死想转时,令先所修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而得圆满。彼修行者,既于生死不乐着故;便乐涅盘。如是死想转时,令先所修断离灭想,皆得圆满。由此故说死想转时,七想随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