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归来,青苔满塘。 很多人归因于疫情管控导致养殖户延误了青苔处理的战机。其实不然! 每年这个时候塘口都会青苔泛滥,今年也并没有比往年更厉害一些。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苔相似。 在水产养殖中,人们和青苔的交手已经有很多年了,特别是对长期从事小龙虾、河蟹养殖的朋友来说,青苔已经是他们的老对手了。 尽管每年,总有许多的个人和组织不断发明出消灭青苔的方法,与之配套的杀灭青苔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各门各派,各领风骚,一套套组合拳打的是虎虎生风。这些方法不乏高明之处,背后逻辑也通顺,但似乎总是不能解决问题。要么就是太温和,经过一次次繁琐的操作,成本倒是不断攀升,境况一点都没有改观,青苔依旧笑春风。要么就是自杀式攻击,一顿操作猛如虎,苔灭草死虾亡塘空。 我一直把这种情况描述为:青苔的乱战! 为什么要称之为乱战呢?第一,战略很乱。目标不明,敌我不分,滥杀无辜,忘了自己要干啥,忘了养殖的目的。第二,战术很乱。不计成本,不讲效率,不抓时机,不顾风险。第三,章法很乱。很随性,无计划,东整一下,西整一下。 这种乱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认为,是对青苔的认识不充分,不深刻,不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和青苔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我们对它其实不了解。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让大家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水产养殖中的青苔问题,在这个系列文章里,我会分享我个人对青苔的一些认知,同时结合我在塘口处理青苔的经验,给出一些青苔的高效处理方式。 1 青苔是由丝状藻类构成的,我们常见的为绿藻门中的刚毛藻、水网藻、水绵等。也就是说青苔属于藻类。 在业内,有一种被大家普遍采用和接受了的处理青苔的方式:通过肥水培藻来抑制青苔的生长;或者杀青苔,然后肥水培藻,抑制青苔的生长。 既然青苔是一种藻类,那么这种方式就变成了:培藻又抑藻;或杀藻再培藻。显然,这种处理方式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 为了逻辑上自洽,只能再找其他的理由来自圆其说:青苔是有害藻,我们要培有益藻;或者我们先杀有害藻,再培有益藻。 为什么青苔就是有害藻?有益藻和有害藻的区分标准是什么?谁能保证、确定我们肥水培出来的都是有益藻? 要自圆其说,于是继续给出另外的理由:青苔释放藻毒素,毒害我们的虾蟹鱼等养殖对象;青苔大面积集中死亡耗氧,腐烂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质。 青苔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是不释放藻毒素的,也就不可能毒害虾蟹等养殖动物。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青苔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对虾蟹有生理伤害的藻毒素,我们目前的小龙虾养殖模式还能有效益?谁的池塘或稻田没生长过青苔? 不是所有的藻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代谢并释放藻毒素。藻毒素一般以蓝藻毒素居多,并且只有蓝藻中的几种微藻,在死亡的时候才释放藻毒素。所以青苔产生藻毒素,根本就不是科学论据,而是随意主观的联想。 青苔大面积爆发,然后集中死亡,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耗氧,使池塘缺氧直接给养殖对象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集中死亡,腐烂分解过程迅速消耗池塘溶氧,使分解过程变成厌氧分解,会产生一些有生物毒性的分解产物,导致水产动物不适、生病或死亡。但这不是只有青苔才有的特性,而是所有的水生生物演替的普遍规律,包括我们种植的水草、培育的“有益藻”,当它们爆发性生长后,集中死亡都会产生这样的不利影响。所以把这个作为青苔有害的论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这个能作为有害的论据,那么所有的水生生物就都是有害的了。 2 在认知上,我们总认为,藻类就应该象小球藻、硅藻等那样,营浮游,微小,肉眼看不见,大量繁殖时,会使水体呈现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华”。而青苔,丝丝缕缕,如大型水生植物一般。其实这是由藻类藻体形态的差异性引起的。 我们知道的那些营浮游,肉眼看不见的藻类藻体多是单细胞体,而青苔藻体是群体,所以,能够成团成簇,如棉絮,似水草。 从分类上讲,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它们的特点是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整个藻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同时不需要把较多的能量消耗在支持器官上,因此在环境适宜、营养丰富时,种群能迅速扩大。 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的这段时间,气温较低,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度较低,扩散迁移速率较慢,加上浮游生物的生理活性较弱,因此水体生物量少,透明度高。在我们养殖的池塘和稻田里,尽管水体营养盐较少,但底质却积累了较多的营养物质,是典型的“底肥水瘦”。同时水位较浅,底部有充足的光照,在光照下升温较快,于是青苔孢子从底部开始萌发。 由于与其他藻类和水草相比,在生长上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青苔一旦萌发,在这个时间段便一枝独秀,迅速成为池塘的霸主,有一种“我藻生罢百藻杀”的气势。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由于青苔独特的生理营养机制,以及特殊的结构,能附着于底泥生长,高效吸收底泥营养,这是其他藻类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能迅速占领空间,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 二,当青苔萌发后,由于它属于低等植物,没有器官分化,能高效利用营养素和光能,所有的光合作用能量可以集中用来生长繁殖,迅速扩大种群,在生殖生长效率上遥遥领先沉水植物等水生高等植物(有分化的器官,能量一部分分配给其支持器官,留给生殖生长的能量有限)。 三,构成青苔的丝状藻类群体有独特的网状和丝状结构,上下层叠,在空间上形成立体的网状、絮状、团状结构,使代谢的能量不容易耗散,有利于局部获得较高温度和稳定的环境,促进群体生长。 青苔的这种生长优势是不是对我们的养殖不利呢?显然不是。很多观点喜欢拿这个来论证青苔有害。比如,滋生的青苔如一层层致密的网,压缩虾蟹苗的活动空间;网状结构,网住、缠绕住虾蟹苗,使其不能正常活动而窒息死亡。青苔遮挡阳光,不利于底层升温,不能促进虾苗的生长。这些理解是不科学的,层叠和网状立体结构恰恰有利于保持温度的稳定,在降低代谢热能的扩散上有极大的优势。 在塘口实地测量时,会发现青苔里的温度比空白水域的温度要高,特别是晴好天气,光照强烈的时间段,青苔里的温度要显著高于空白处的水温。这对于虾蟹苗的越冬、对于寒冷低温时间段的虾蟹的生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那是天然的温室。 而缠绕虾蟹幼苗,导致不能活动,窒息而死,这个观点完全是臆想,与事实不符。养过虾、仔细观察过虾苗在青苔里活动的养殖朋友就都知道,几乎没有发现过虾苗被缠绕窒息而死的现象,相反的,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虾苗在青苔间自由玩耍,全身而退,也有大量的虾苗选择在青苔上蜕壳,说明青苔让它们很有安全感。青苔的这种立体层叠的结构不仅没有压缩虾的活动空间,相反的,这种结构恰恰是增加了虾的活动空间。 经常听到有养殖户朋友说:“塘里没有青苔,那还养什么虾呢?”这确实不是调侃,而是很多养殖户的切身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许多青苔比较多的塘口,虾苗的产量特别高,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3 青苔作为一种藻类,属于植物。细胞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整个藻体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光合作用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的高等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是同化过程,同化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固定太阳能。青苔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因此,在青苔生长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优点:一、水体溶氧丰富。青苔处于生长期的塘口基本上不用担心溶氧不够。在寒冷的冬季,结冰的塘口,只要冰面透明,有青苔生长,根本不需要担心养殖动物缺氧。二、水温较其他空白塘口要高,这个在上面也解释了原因,青苔生长过程,新陈代谢向水体释放能量,同时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可以很好的防止能量的耗散。三、大量繁殖的丝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是池塘或稻田的初级生产者,也是能量的起始点,这样由青苔作为生产者会形成一个食物链,为虾蟹培育了饵料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为虾蟹提供能量。四、由于青苔生长需要营养素,而青苔的生长是营养素的利用同化过程,这样就相当于把底泥里的营养物质进行转运。对于我们养殖的池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养殖的池塘或稻田,几乎都是富营养化的,青苔的生长会吸收同化池塘富余的营养,对后期的养殖来说,减轻了底质水质的压力,也降低了富营养化所产生的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实青苔并不是有害的。我们认为青苔有害的逻辑,很多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然后再自圆其说的去添加证据,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关于青苔的很多错误的认识能在行业内横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青苔的认识不深刻,对青苔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底层原理缺乏了解,把青苔生长的表象作为原理,主观定义,不进行科学的探索,不进行理性的逻辑分析,从而误导养殖生产,造成效益的降低,严重者,导致养殖的全面溃败。第二个就是,也是广大养殖户非常憎恨的,行业内存在少许提供投入品的公司,组织,团体和个人,为了盈利目的,夸大青苔的害处,故意臆造、歪曲和嫁接一些观点,栽赃陷害青苔,制造恐慌。利用这个恐慌来诱导养殖朋友不断地使用投入品来处理青苔,大大提升养殖成本,甚至给出的某些方案压根就是花钱在制造风险。 虽然青苔有许多的优点,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我们养殖就没有危害。在萌发生长期,如果我们对青苔不管不问,它会很容易爆发式生长。我们上面谈到,青苔爆发性的生长之后,面临的就是集中死亡,而一旦集中死亡,处理不好,给我们养殖的环境和养殖动物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导致环境崩溃,养殖动物大量死亡。 因此,我们对青苔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如何抑制其爆发性生长,或者爆发性生长后,我们如何避免它集中死亡,与之相应的,如何科学的管理水环境,使养殖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下篇我再来分享:青苔的高效处理方式。 作者联系方式:张天红 15027022436(微信同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