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 比如在教室总是坐立不安; 每次写作业的时间都很长,坐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小动作不断;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动来动去,交头接耳,坐不住; 要求孩子看书,一会儿就看不进去了,吵着要看电视,要玩手机。 其实这些行为可谓是当今很多小朋友的“通病”,被称之为“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费心思报了各种的辅导班,但都收效甚微。但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报再多的补习班也是徒劳。 孩子的“注意力”水平才是孩子汲取知识养分的关键板块。 专家研究表明:99.4%孩子的智力水平是相近的,影响学习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知识的门户,注意力不好,成绩一定很差!注意力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2要想帮助孩子改善这种糟糕的情况,就需要了解影响注意力的三大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延长。 人只有在身体处于健康、舒适状态下才会有良好的注意力。当孩子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的时候,就会觉得昏昏欲睡,注意力自然就难以集中。 另外,孩子因缺水以及饥饿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的时候,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生理需求方面,注意力就会显得非常不集中。 有研究数据显示: 2,心理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讲,心理状态是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注意力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比较大。 当孩子对目前所做的事情缺少兴趣,或者有挫败感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跑偏。 相反,如果孩子对目前所从事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或者产生成就感或者满足感的时候,大脑中的 “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就会增加“多巴胺”( dopamine)的分泌来提升这方面的感受,从而促进注意力的进一步提升。 所以,当孩子处于担心,忧虑,恐惧状态下,注意力水平就会降低,而处于愉快、开心、满足状态下的孩子,注意力水平则会强很多。 3、主观意识的判定科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在处理信息时遵循 “要事优先”的原则。无论自己周围和内心同时发出了多少个刺激信号,注意力都会自然而然地转向那件大脑认为最重要的选项。大脑判定一个东西重要的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刺激;二是任务需要。 所以,当孩子主观意识上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 3那么,如何利用外在因素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1.鼓励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很多件事情同时进行,一定会引起混乱。尤其是指孩子在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时候,同时被其它事情打扰,这样就会损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所以,强烈建议家长,鼓励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2.保持健康、清醒的状态: 想要让大脑的注意力水平维持在正常的状态,就必须保证孩子(成人)的身体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所以,健康的饮食、充足的水分以及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是必须的条件。 另外,大脑的情形离不开充足的氧供应,所以良好的呼吸方式(比如腹式呼吸法)也是提升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3.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就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室内安静,保证孩子读书写字时,不被其他声音打扰; 第二:整洁单一的书桌,将那些容易吸引人注意的漫画,贴纸,小玩具统统收起来。 4、避免干扰孩子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比较有意思的话:“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相信很多家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些许尴尬。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句话看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干预较多。常见的现象有:
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但当家长干预太多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并在内心产生“学习是为父母学习,玩才是为自己玩”的错误认知。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或者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尽量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去打扰他们,从而避免破坏他们的注意力。 正如蒙特梭利名言所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5.引导孩子制定时间计划。 引导他们做好时间管理,一是能明确任务,二是能增加时间观念。为目标加个“紧箍咒”之后,便能增加完成任务时的“专注力”。如果孩子能完成出色,且一次比一次优秀,可以尝试逐渐增加做题时间。 6.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其它事情来说,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这也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7.多一点关注和陪伴。 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故意捣乱,或者弄出一些小动作来引起关注,虽然孩子受到批评,但却表现地很开心。 为此,家长感到费解。其实,缺乏陪伴的孩子,会在做作业的时候,故意分心来吸引家长关注,而这种行为只会被认为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须知,如果家长能主动多一点关注和陪伴,能为孩子增加一份稳定的情绪。 4说了这么多,下面给各位家长和老师介绍训练注意力的实操方法: 1、接数游戏 大人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135”,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1354”,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13545”,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 家长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孩子看后逐一读出数字。首先了解数字的排列,并加深其印象。接着提出要求,家长说出几个数,孩子接着往下数与家长一样多的数,例如:家长数1、2、3,孩子数4、5、6;家长数6、7,孩子接下去数8、9。 坚持每一天比前一天增加一位数或者更多位数,相信在不断的训练中,能增强记忆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 2、圈字游戏 家长随意写下一长串数字,然后让孩子把表中指定的数字全部打圈。例如:在随意写出的一些数字中:3650236652536226023695009074720025820582058205812425635142521287891218820407993----1882040799318820407993 圈出所有的7,也可以让孩子从指定的一篇文章中圈出指定的汉字,如:圈出所有的“的”字。 3、反口令 家长说一个口令,孩子按照口令做动作。例如说:向前一步走,孩子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向后退一步,可以家长和孩子轮流发口令。 4、模仿秀 打开电视,观看5分钟小视频,然后让孩子模仿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台词等,尽量百分百还原剧情。长期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模仿能力。 5、走迷宫 在网上可以找一些迷宫图,打印出来,让孩子直接在图上找出入口,在找的过程中不允许用手或者笔在图上画路线,只允许用眼睛寻找,寻找过程中可以进行计时。 有些孩子注意力方面可能比同龄孩子相差较多,需要通过一些专项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注意力,下面林老师给大家分享下全脑课堂上通常会用到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舒尔特方格法 舒尔特方格最初是美国空军用来训练飞行员的一种工具,可以极大提升受训练人员的注意力以及视幅等等,现在也通常会在全脑课堂上用作注意力训练或者快速阅读训练。 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需使用秒表,用于记录每一次测试的时间。也可以将其中某一个数字掩盖,训练时将其补齐,同样也需要记录时间。 2、史楚普叫色测验 可以让孩子读出上图中字体的颜色(并非字的读音),然后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当孩子能够快速说出正确的答案的时候,表明他已经开始或者已经进入右脑状态,这时的学习效率相对比较高。 3、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请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提示:可先从少数几个东西开始,等孩子记忆力增强后,再逐渐增加东西的数量和拿掉的数量。) 4、黄卡或曼陀罗卡训练 黄卡(曼陀罗卡)在全脑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自然不用多讲,属于全脑开发训练课程中最基础的训练项目,经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注意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5、冥想训练 冥想,不论是在西方的全脑训练体系还是从传统佛道儒演化过来的全脑训练体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环节,经常练习冥想,注意力自然就会提升,冥想时建议背景音乐为α波音乐。
感觉统合训练(感统训练)目前在国内主要用来矫治多动症,或者对低年龄段的孩子在注意力训练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对于高年龄段孩子(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注意力水平提升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过耳成诵或者过目不忘 在全脑开发训练体系中,很多训练项目在注意力提升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例如高等感知能力训练、照相记忆训练都会快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照相记忆训练中的过目不忘及过耳成诵对提升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基于全脑开发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林老师权当抛砖,开启一下大家的思路,省得很多家长整天发愁,四处寻找如何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不坚持、不注重系统性训练,这样反而会给孩子的注意力造成更大地破坏。 右脑耳机对注意力提升是否有用? 前段时间曾有家长问到林老师,所谓的右脑耳机对注意力的提升是否有用? 林老师在这里向大家阐明,这个自然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是α波音乐,和耳机有关系么? 只要在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播放音乐的设备音质好一点就可以(最好可以定时),或者用淘汰的音质比较好的手机(或者MP3播放器)也可以。有必要专门花费几千大元买一个耳机么? 粉丝惊喜:联系林老师可以免费获取α波音乐哦!! 5另外,心理学上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所谓“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注意,这种注意带有目的性,并受到人的主动控制。比如,读书是有意识地关注书中的内容。 “无意注意”是一种无目的的注意,这种注意往往受到外界影响,并因此改变注意力。比如,忽然传来某种声音,并成功吸引了注意力。 对于孩子来说,无意注意在他们身上表现突出。 不过随着成长,以及后天在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地就会以“有意注意”为主。即有意识地让自己注意力集中。 因此,面对容易走神、分心的孩子,家长更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培养。如上文谈到的8种方法。 培养专注力,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也希望家长们都能多点耐心。成长,本来就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林老师吧!! ! |
|
来自: 昵称65700195 > 《全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