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村八个村建设

 中人364 2020-03-31

        一是始终坚持把支部带村、民主管村作为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农村要进步,关键看支部,乡村治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始终抓住党员队伍牢牢不放,做到党建责任刚性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纪律要求明确化,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倡导党员践行“五带头十不准”,建立党员民主议事清单、责任落实清单、党性体检清单等“三张清单”,全体党员晾晒比拼、争当先锋成为了余村的红色风景线。大力推行“阳光村务”,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栏、“村村通”电视平台,村里的每一张票据、每一张报表都公开透明,干部心里更有底了、百姓心里更踏实了。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大力推行“五个所有”自治管理模式,实现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可参与、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财务都公开。我们动员广大村民一起修订《村规民约》,内容涵盖生态

环保、文明施工、勤俭节约、垃圾分类等方面,还对婚丧嫁娶的桌数、菜品、份子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是始终坚持把生态美村、发展强村作为乡村治理的首要任务。生态是余村的特色,绿色是余村的底色,美丽是余村的成色。过去的余村,靠山吃山,先后开矿山、办水泥厂,整个村子都是“灰头土脸”。2003年,我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在浙江省“千万工程”的基础上,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恢复了生态、建美了村庄。多年来,在“两山”重要理念指引下,我们科学规划建设,形成了可游可赏、亦耕亦采、有趣有乐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推动村民就近就地赚薪金、拿租金、分股金。现在的余村,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2005年到2018年,全村三产从业人员从97人增加到5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91万元增加到47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8732元增加到44680元,都足足增长了近6倍。

三是始终坚持把依法治村、平安护村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方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是乡村治理的底线。早在1996年,我村就聘请了法律顾问,列席村“两委”会议,为村集体重大决策、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诊脉把关”。如今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为常态。我们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党员的带动引领下,村民自发组建“家园卫队”,主动参与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公共服务、家园巡逻等村庄日常管理。我们建成防控人网、数据智网、全科地网、监控天网的“四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了全省首个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实时监控、随时调度,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天天都平安”。  

 四是始终坚持把道德润村、清廉正村作为乡村治理的基本立场。坚持法德同行是我们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我们村,随处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家家户户立家规家训,亮在大门口,挂在客厅里,成为余村一景。这些家规家训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切合家庭实际的治家格言,比如“目中有人、时言乐笑”“处事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等,家风带村风、村风带民风,良好家风家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做违法的事丢人,做出格的事丢脸”,是余村人最朴素的价值观。我们还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行政办公空间减少了,为民服务距离却拉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