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语文提分秘籍

 家有学子 2020-03-31

高考四轮复习

一轮:考点精讲

通过对考点的全面解读,精讲练习,学生可以对高考知识查漏补缺,关键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进入高三状态。

二轮:专题突破

不要以为一轮讲过了就会了,很多学生(尤其是水平一般的学生)一轮复习还是处于半朦胧状态,再加上一轮复习时间较长,信息量大,学生一直在吃,并未真正消化,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消化、吸收、能力提升的阶段。况且有些学生忘却的救主早已降临,一轮开始讲的知识又忘掉大半。二轮老师主要传授做题的思路套路,自己多年总结的高招。

三轮:大题量套题训练

练速度,练准确度,尤其是熟练运用老师的思路套路。进而在大题量训练中学生自己开始摸索规律,形成自己的做题思路和答题套路,进入必然王国。

四轮:模拟考阶段,考场状态调整

1

调整复习计划,用三轮巩固二轮

专题复习渗入套题训练之中,每天至少精选组合一套题,每套题精准施教,侧重一两个考点精讲,用时20分钟左右,巩固答题思路套路。唤醒记忆,做热手感。

套题训练,少讲多练

精准施教,思路套路

2

关注高考变化,把握高考动向

01
稳定

2020年高考,除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3套全国卷(旧教材旧高考)外,还将出现山东、海南使用的“新高考全国卷”(旧教材新高考)。此外,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依然自主命题。所以说,2020年高考全国范围内将出现9套试卷!

2020年旧高考沿用2019年考纲,以后不再有考纲,而是以高考评价体系代替。由此可见,随着全国多数省市将会从明年开始陆续进入新高考,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已经把关注点转向新高考。新高考省份将会有大变化,这从山东、海南的模拟题中可见一斑;而旧高考试卷结构会保持相对稳定,难度或与往年持平。所以对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新高考试题,我们要关注,但不必惊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02
“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那么——

①新冠疫情会直接出现在作文题中吗?

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出题人还能避开铺天盖地的、各种角度的电视、报刊评论和押题作文吗?全国卷出,自主命题卷也可能出,9套考卷都出新冠?所以最多也就是三套中的某一套涉及,其他两套不涉及。不要把宝都押在这上面,以致别的作文疏于训练,都不会写了。改革40周年,建国70周年重要不重要?1卷写热爱劳动,3卷写师生情。

退一步说,他要真出了,不正落入我们的囊中吗?      

②还会有哪些热点话题?

脱贫攻坚(第一个百年目标)、自主创新、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③如果一定要考新冠疫情,会涉及什么?

涉及题型: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语言运用、作文。

涉及内容:

普及病毒或防疫知识;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正面引导,弘扬正能量、讴歌抗疫精神(坚持科学依法防疫;赞美逆行的医务工作者、各级干部志愿者、配合隔离的居民,团结抗疫精神,众志成城,多难兴邦等;展现国际社会的守望相助,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不会涉及不和谐音符和不确定性信息。

武汉市2020届高三3月份质检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抢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共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演讲稿,诠释讴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03
微创新

试卷题型会体现过渡性、创新性,每年都会有几道创新题型。从语文学科特点看,除了作文题以外,其它题考什么不重要(考新冠还是考流感,考垃圾分类还是脱贫攻坚,是一样的。告诉你考什么内容,你也不一定会答题),所以不必去分析哪些顶层设计的新名词预示着什么,语文考什么都出不了圈儿。重要的是怎么考,怎么答——题型的创新与应对才是关键。就算是旧高考,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高考理念,稳步过渡,题型微创新应该是大趋势。

04
综合性

以具体语境为载体,减少对某一知识点或能力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如:语段式考察近义词语+衔接+病句+标点+修辞+错别字)

3

精准施教,做我们该做的事

剩下的这些天要少讲多练,但是老师不能只选题、阅卷、辅导,需要我们讲的时候,给学生拓宽、升华的时候,我们怎么讲?讲什么?

01
讲点没见过的题型,
前堵后追,查漏补缺

搜集或创制一些新题型(不超纲、有出处),给学生查漏补缺。每年高考都会有创新题型出现,而平时的模拟题中很少见到。这才是拉开分差的题型。短板从未补,长板反复加,木桶的盛水量不会增加。就算不能准确扣住,但训练学生处变不惊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技巧,也很有必要。另外,高考复习不能过去考过啥就复习啥,追永远追不上,堵才有可能逮住。做这项工作只有老师能胜任,学生干不了。

例如:

(1)古诗兼考文常、名著。

(2)默写应用化:文段中引用;生活中应用。

(3)古文选文跳出24史;不考传记而考散文;或出问答题。

(4)关注教材后的“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的信息。

     2017年高考突然考逻辑推断(第四册“梳理探究”中第一章就是“逻辑和语文学习”)

(5)语用题求新求变。20题、21题,这几年考的是得体、逻辑、压缩、图文转换。本着追热点、不超纲、有出处的新题预测:

①传统文化:对联、谜语、汉字、书法、节日、节气、习俗等(第一册“梳理探究”中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两章)

②整本书阅读(推荐名著中):内容情节记忆;手法或形象评析。(每册书后都有“名著导读”;第三册“梳理探究”中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章)

方法指导

对书的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是立论的基础。——此处看见识。

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是得分的关键。——此处看文采。

关注特别要求,比如修辞、字数等。——此处看细心。

③短评论:时评、画评等微作文。(北京卷考题)

(6)作文:关注驳论或辩论。(第四册“表达与交流”中有“学习反驳”“辩论”两章,但从没考过,有创新。)

02
讲过的总结规律,
变成思路套路

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口诀化,使之内化成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临题茫然、不知从哪儿下手的问题。就算答不全,也没关系,有三点就够得分了。

01

小说阅读

如果塑造人物形象

①作者直接交代评论。

②环境烘托。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乃至变化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人物身上自然就有了环境的烙印。

③以事写人。在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展现人物性格。

④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外貌、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他人的评价、态度等。

⑤他人(或自身表里、前后)的对比衬托。同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的做法,高下美丑立见;表里前后不一,体现性格的复杂性或发展性;前后的抑扬,突出人物性格,加深读者印象。

小说阅读

作用题

问某个人物、某段景物、某个物象、某个情节、某段描写等的作用,大多都可以从“环境、形象、情节、主题、效果”五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其中总有两三款适合你。

02

古诗鉴赏

怎样写景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虚实(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实写虚、虚写)

正侧(正侧结合、侧面描写)

点面(点面结合)

多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结合)

多视角(远、近、俯、仰)

多色彩(各种色彩互相映衬)

多修辞(各种修辞手法)

多层次(移步换景,逐层展开)

多意象(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铺陈渲染)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写景名句,赏析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动静结合:“白鹭飞”、“黄鹂啭”是动景,广阔的水田,苍翠的树林是静景,动静结合,使画面优美而富有生机活力。

运用多感官描写景物:“白鹭飞” 是视觉,“黄鹂啭” 是听觉,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运用叠词写景:漠漠,突出水田广布,视野苍茫,画面开阔而深邃;阴阴,突出夏木茂密,境界迷茫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色彩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白亮的水田,苍翠的林木,色彩丰富,浓淡搭配和谐,相映成趣。

古诗鉴赏

怎样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事、人、物、典、细节、修辞等)抒情。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是怎样抒情的?

借景抒情。首联、颔联用烟雨蒙蒙、炊烟袅袅、鹭飞莺啼的乡村景色,展现了村居生活的质朴自然、祥和优美,体现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

借事抒情。颈联描写静修、素食的生活,体现自己隐居乡间内心的平静恬淡。

用典抒情。尾联用“杨朱”“海鸥”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了无心机、无欲无求的生活之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