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城记忆 | 因桥牌而诞生的美国总会

 hyd129 2020-04-01

美国侨民多随性

唯有桥牌聚人心

会员渐多成总会

福州路上建新楼

开埠后不久,美国人就开始进入上海,并于1848年在虹口地区建立了美租界(1863年与英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从人数上说,1865年时美国人以378人位居公共租界外侨人数第二位,1910年则以940人排到第四位。

也许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随性,抑或是其他原因,一直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总会建筑。1916年2月19日,上海美侨庆祝华盛顿诞辰184周年时,是假座礼查饭店。到了1917年7月4日,上海美侨在庆祝美国国庆141周年时总算成立了“美国人俱乐部”(即人们习称的美国总会),但也是借了原南京路33号(今南京路河南中路西)殖民银行分行的场地。

有意思的是,说起这个“美国人俱乐部”,其前身竟是一个名为“大满贯俱乐部”的桥牌俱乐部。

1916年的夏天,有一群喜欢玩桥牌的美国人,经常聚集在一起。那时没有棋牌室,他们或是到这个人家里,或是到那个人公司里……一场比较完整的桥牌,至少要打十六圈,时间上大约要费二、三小时。对于真正的桥牌爱好者来说,一盘十六圈并不会尽兴,那样时间就会更长,吃喝的需求随之产生。

为了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那些桥牌爱好者希望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桥牌俱乐部。发起者有十三人:

美华公司驻华总经理萨特利(F.W.Sutterle)担任会长

高德洋行的飞纳医生(Dr.W.T.Findley)担任副会长

中国营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亚当斯(W.A.Adams)负责财务及其他实际事务

另十人分别是:

美兴公司的副总裁、董事基甘(J.J.Keegan)

华洋人寿保险公司常务董事帕克(R.H.Parker)

华洋人寿保险公司秘书伊施尔(A.J.Israel)

晋隆洋行董事高拔士(T.F.Cobbs)

礼明洋行董事、律师台维斯(J.B.Davies)

德泰洋行总经理雅格布(L.Jacob)

美孚洋行律师哈萨甘(H.0.Hashagen)

祥泰木行总经理蔡士(C.L.Seitz)

中国营业公司股东萨特莱(F.W.Sutterle  JR.)

巴瑟特(A.Bassett)

有人提出既然是桥牌俱乐部,人员就设定为52人,另外增加一个丑角(牌中的JOKER,我们通常称“怪”),伊施尔立即提议称之为“大满贯俱乐部”,后在其办公室举行的会议上确认了这个名称。俱乐部还组织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制定《规则》、寻找固定场地。不久后,《规则》被制定出来,江西路39号的场地也被租下,大满贯俱乐部由此开始活动。

早期总会的棋牌室

大满贯俱乐部的名称,一听就知道与桥牌有关,会员共52人,但原本设想的“怪”却始终没有确定。会员中职务最高的是美国驻沪副总领事欧登司(Walter A. Adams),其余大多是洋行的董事、经理,也有少数普通职员。

俱乐部成立后,大受欢迎,要求加入者甚多,于是俱乐部放弃原先的限制,修改了《规则》,并寻找更大的场地,1917年5月10日的大会上改名为“美国人俱乐部”的提议获得通过。7月4日殖民银行分行楼上的聚会,则让该俱乐部的知名度更上层楼。

根据修改后的《规则》(《附律》)规定,该俱乐部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准会员、挂名会员、名誉会员和非居民会员。无论何种会员年龄必须达到21周岁。正式会员不超过225人,其他会员无数量限制。入会费用为100美元。此外还规定至少四分之三会员为美国人,由此可知,其他国家的人也可加入该总会。

早期总会的阅览室

在总会中注册的正式会员必须是居住在上海的男士。他们在所有的总会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上有表决权,所以又被称为“投票会员”。当正式会员出现空缺时,他们有资格把准会员推荐给总会,从而使他们有可能成为正式会员。准会员要想成为正式会员,除了被推荐外,还必须在上海居住满一年。

准会员在总会的待遇与正式会员差不多,只是没有投票权。要想成为正式会员,还须公示三个月,在申请表上填写年龄、国籍、就业状况、就业前在中国居留的时间、参加其他总会的名称、并缴纳100美元,如果没有被批准,由总会秘书长予以返还。

挂名会员,是指那些已注册的正式会员与准会员,当他们暂时离开上海时,为了减少会费,并希望回上海时能方便地恢复原来的会员资格,转而注册为挂名会员,也称为“缺席会员”。

名誉会员则是那些有一定地位的人,比如领事、总领事或具有一般管辖权的法院法官以及其他派驻中国的外国官员。这些会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但也没有投票权。

至于非居民会员,则是指那些没有居住在上海、但根据总会第20条规定而被选为会员的男士。

早期总会的弹子房

至少在1921年,美国总会的地址还在江西路39号。从一些照片看,它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台球室里放着三张球桌,阅览室看上去也不大,而棋牌室的装饰非常简洁并显得空间有限;从总会的入口看,让人很容易感觉到总会只是租用了所在大楼的部分空间。

早期总会的入口处

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后他们便买下了福州路五洲大药房东侧的一块土地,开始建造新楼。据称该块土地原属美商贸易行的协隆洋行,1918年前后,该洋行买办何日琰代美国老板垫款二、三十万两银子做空头生意,结果输个精光。到了年底,沪上行庄纷纷前来讨债,美国老板一文不名,一倒了事,何日琰拔枪自杀。经此变故,协隆洋行只得变卖地产。

美国总会大楼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的代表作。由克利建筑师主持设计监造,实际设计人为邬达克。华商新仁记营造厂中标承建(一说是慈记营造厂施工)。1923年5月破土动工,1925年8月落成。

美国总会新楼

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916平方米,建筑面积6753平方米,连地下室共7层。立面三段式,比较简洁,具新古典主义风格。大门入口处建有两组塔什干式的柱头,二层建有挑出的浅浅的长阳台,装着铸铁栏杆。七层设计着弧形的长窗。外墙镶嵌着从美国进口的装饰性深棕色面砖,据称用去了八万余块。进入大门可见一座大理石扶梯,在它的后面设置餐厅。东面装有两部电梯,西部设置弹子房,东部辟作酒吧间;二层有扑克室、麻将室和休息室等;三层以上均为卧室,安装了暖气设备。整个大楼的内部装修比较细腻和豪华,它的规模也胜过当时在上海声势最大的英国总会。

在旧时的上海,上海总会(英国总会)、德国总会、早期的法国总会(今南昌路科学会堂)被称为早期的“外侨三大总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总会被封闭,以后改作他用,不久又被拆除,原址上建造中国银行;法国总会1925年前后,在今茂名南路建造新大楼(现为花园饭店一部分);因此,从美国总会新楼建造后,外侨三大总会分别是上海总会、美国总会、法国总会。

美国总会方位图,市中心黄金地段!

太平洋战争发生后,美国总会被日军关闭,抗战胜利后得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侨大部离开,总会由此停顿。1953年后,这里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内部虽略有变化,但是外部依然保持着原貌。1994年该栋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上海市高院迁出,2018年8月20日,新成立的上海金融法院入驻该楼,百年老楼以焕然一新的风采重回人们的视野!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