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生动物是如何主动远离传染病的?做法虽然残酷,但是很奏效

 动物速递 2020-04-01

相信很多人都对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印象深刻,本该是全球华人最大的盛会,但是受疫情影响,我们不得不“低调”过节,不串门、不过户,不走街、不串巷,虽然有点小遗憾,但开心的是疫情终于要过去了,全国大多数地区陆陆续续复工,我们人类用一招“居家隔离”就将病毒的影响降低最低。

有时候我们不禁会想,人类可以用隔离的方式让自己避免患上疾病,那么野生动物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难道它们也会“居家隔离”吗?

虽然野生动物并不懂这种方式,但是对于它们来说,也有许多手段来防止疾病的传染,其中通过天敌的捕杀,减少患病个体的数量,是野生动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比如某些有蹄类动物,老弱病残等个体,奔跑的速度会比正常个体差很多,从而更容易遭到食肉动物的捕杀,对于有蹄类动物来说,虽然个体数量下降了,但成员的质量却提高了,对于整个种群发展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当初欧洲人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引入了黏液瘤病,虽然在当时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绝大部分的兔子都死亡了,但是从此这种病毒就在欧洲野兔种群之间蔓延开来了,并且每隔几年都要复发一次,再加上兔出血症等其他疾病,使得欧洲野兔数量锐减,欧亚猞猁、狐狸等其他以兔子为食的动物统统受到影响。在人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猞猁对于兔子疾病的传播,有着较强的控制力。

猞猁是十分依赖兔子的猫科动物,在其食物构成里面,野兔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其次才是一些啮齿动物或者有蹄类动物。由于患病的兔子较弱,行动较为缓慢,通常更容易成为猞猁捕杀的目标,受此影响,患病的兔子大量减少,自然就能控制疾病在欧洲野兔之间的传播。

不过这种方法归根结底算是被动的,那么野生动物会不会主动远离传染病呢?事实上是会的,虽然它们没有人类的智慧,不懂得如何自我隔离,但是人们观察研究发现,某些动物会通过远离患病个体的方式,来避免自己染上疾病

由于动物感官的不同,它们甚至能够在同伴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就能够感知到,进而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比如远离同伴、将同伴赶出集体等手段,从而达到远离疾病的目的。

1966年,研究人员在坦桑尼亚的冈贝溪国家公园里面,就发现了黑猩猩具有此类现象。研究人员观察到一只黑猩猩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它的同伴们攻击了它,并将其赶出了猩猩群,后来这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黑猩猩,试图靠近猩猩群的时候,其他的黑猩猩便迅速走开了。

从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显然这群黑猩猩在嫌弃、远离患有疾病的个体,虽然不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但似乎是与动物趋利避害,避免患上类似疾病的方式有关。

美洲蜂幼虫腐臭病是一种对蜜蜂攻击力极强的疾病,能够使蜜蜂幼虫从体内溶解,当感染这种病毒之后的蜜蜂幼虫,会散发出某种其他蜜蜂能感知到的化学信号,一旦其他蜜蜂感知到有幼虫受到感染,其他蜜蜂就会将感染者丢出蜂巢,以免影响其他的健康个体。

这在我们看来很残忍,但这的确是蜜蜂这一动物规避蜂群大规模患病风险的方式,有些专业的养蜂人甚至特意选择性培育具有此类行为的蜜蜂,使自己养出来的蜜蜂更加健康。

加勒比棘龙虾的行为跟蜜蜂类似,但又不一样,从感染病毒开始,到具有传染性,一般需要2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在一个月左右,其他的龙虾就能感受到患病成员的异样,从而集体远离它,以达到远离疾病的目的。

类似的行为,人们在蜜蜂、牛蛙蝌蚪、老鼠、孔雀鱼等身上也发现了。比如当牛蛙还是蝌蚪的阶段,如果某个个体患上了病菌,体内就会释放出其他同伴能够感知到的化学信号,这样健康的蝌蚪就会远离患病的蝌蚪,从而保证自己不会被感染。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多数雄狮的身上都有黑而浓密的鬃毛,这是霸气和强大的象征,但是你知道吗?鬃毛对于雄狮来说,其实是一种进化困境。

对于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来说,黑而浓密的鬃毛其实是负担,它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雄狮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尤其是在捕猎的时候,累赘感更重。既然这是一种负担,为何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雄狮没有将这一性状去掉呢?显然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原来雌狮更青睐于拥有黑色浓密鬃毛的雄狮,在它们的眼中,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因为在要承受更多热量的前提下,依然能保持身体健康的雄狮,无疑是身强体壮的,那么它在日后的竞争中就有更大的获胜把握。

对于狮群来说,拥有一个稳定的雄狮领导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狮子幼崽能不能健康长大,因为狮群一旦易主,新的雄狮为了促使雌狮快速进入新的发情期,会毫不犹豫地咬死所有幼崽。所以即便鬃毛是雄狮的负担,那么也是甜蜜的负担,因此在这项进化困境上,雄狮显然是选择了保留它。

在动物世界里面,繁衍后代是头等大事,为此,在挑选配偶上面,它们的要求可谓是“严苛至极”。如果孔雀鱼表现出了体色苍白等症状,那么它就不会得到交配权,雌性孔雀鱼更青睐身体健康的配偶;当雌性老鼠闻到雄性尿液上有感染寄生虫的信号,那么它就会马上远离,从而寻找更优质的配偶。动物们在选择配偶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将“优胜劣汰”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创用心的作品,喜欢请给个赞,关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动物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