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 从《诗经》到近代伟人的《沁园春·雪》,我们一生所有的经验,我们生活的每一种境遇,每一种心情几乎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对应的诗句,寥寥数语,说尽离合悲欢,人生百态。 所以当你生活陷入低谷时,当你迷惘而不知所措时,不妨读读诗,读读词,看看诗人在人生低谷是如何渡过的。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因御史台周围遍植柏树,乌鸦成群栖居于上,故又名“乌台”)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之前蒙故旧马正卿四处奔走,想方设法为苏轼在黄州城外东边的小山坡上批得一块废弃的营地,用以耕作,勉强能解决一家人吃饭的问题。苏轼遂亦自号“东坡居士”。 但这营地终归是官府的,说哪天收回也就收回了,要知道后来即便苏轼被贬到儋州,花甲之年的他依然被人从驿站赶了出来。所以官府的地种起来没安全感,说没就没了,而苏轼拖家带口,一家人的生活需要更稳妥、更长远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朝廷迟迟没有打算重新启用他。所以他不得不作出长期甚至定居在黄州的打算。 苏轼听说黄州城外三十里处的沙湖,土地肥沃,于是有在那购田置产的打算。三月七日,苏轼便和朋友一起前往沙湖,本来天朗气清,大家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没想到风云突变,转眼间下起雨来,和苏轼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丝毫不介意,甚至依然欣赏雨中的风景。阵雨过后,天气放晴,苏轼想起这场突然而至又倏然而去的雨,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化作了一篇《定风波》惊艳和鼓舞了世人近千年。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雨。这场突然而至而又飘然而去的阵雨不就是人生处处无法预知的苦难和逆境。如何面对它,如何度过它,苏轼这首词可以说是最好的答案。 词的上片诗人着眼于雨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说不用理会那些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要知道当我们走在山林之中的时候,如果遇到下雨,周遭都是穿林打叶声,这种声音是很难不影响人的心情和心境的。诗人真是观察入微又一针见血,直接指出你不要被这外界的雨声所影响,不要被环境影响,晴也好,雨也罢,你坚持做自己,继续吟唱着从容前进就行了。“何妨”二字显示出诗人不畏惧、不颓丧的性格特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是整首词里面最豪迈的一句。 诗人手拄竹杖,脚穿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一生。当然这里既是实写,也是虚指,是诗人结合自己的境遇而表露的心态:“竹杖芒鞋”代表了一种平民生活。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唐伯虎《桃花庵歌》:车尘马足贵者趣,所以这里的“马”代指了另一种富贵生活。指在经历了一系列风风雨雨后,苏轼觉得平平淡淡的生活更有真意。 但须知这一切都建立在不为外界所左右的闲恬心态之上。“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诗人从容、超脱的旷达情怀。“一蓑烟雨”既是指整个蓑衣都被烟雨笼罩,言外之意是整个人都处在风吹雨打之中。这里既是现实的风雨,也指人生旅途、政治仕途上的风雨。而“任平生”三个字则是苏轼对风风雨雨的最好答复。 这一句可以说是苏东坡一生的真实写照,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而他晚年更是一步步被贬到了海南儋州,但尽管如此,在精神上他始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叶嘉莹先生说,中国诗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自己经历磨难和苦楚之后,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他们对自己的理想不论如何也不放弃,明知无济于事也要死死坚持,比如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另一种诗人则是一生遭遇种种坎坷,受尽各种磨难,但总能从精神上跳脱出来,超然物外,保持满满的正能量,苏轼就是这类典型的例子。 词的下片诗人则描写雨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一句既是现实的写景,也是充满辩证哲理的一句:春风料峭吹得诗人酒醒,感到丝丝凉意,这个时候,山头的斜阳却正脸相迎,又带给诗人丝丝暖意。生活中不正是这样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绝望之中蕴含希望,苦难之中也有温暖。这里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和自信,而是诗人在饱经风雨磨难之后思想境界和心境的一种升华。 在前面的基础上,苏轼进一步感悟人生,这一次他从儒家的入世态度跳脱出来,进入佛家的“无我”之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一切,哪里有风,哪里又有雨?所谓风雨、所谓阴晴,不过是人内心的幻象而已。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不被外物所束缚,不被外部环境所左右,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要太在乎,百年之后,我们不过都是一抔黃土,又有什么可执着的。 这里苏东坡不是在消极避世,而是对世间一切大彻大悟,风雨也好,暖阳也罢,没有什么差别,狂风暴雨还是丽日蓝天,都能泰然处之。这真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人生若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图片/网络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描写专题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