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十年岳飞是否接到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

 望北斗369 2020-04-02

背景简述:绍兴十年,岳飞连续取得了颖昌大捷、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准备谋划着进攻汴京,收复北方领土时。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岳飞接到宋廷的《措置班师》令。当时岳飞非常生气,于七月十八日给朝廷回复了《乞止班师诏奏略》。然而,在岳飞发出的十八日奏不久的一天,连续性接到宋廷的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于是岳飞于本月二十一日撤兵班师回朝。 

绍兴十年岳飞是否接到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

这件事还是让正史证明一下吧——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宋史》

译解:

正当岳飞指日之内就要渡过黄河北进时,秦桧却企图放弃淮河以北地区,暗示台谏官奏请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上奏:“金兵士气沮丧,抛弃全部辎重,急忙渡河北逃,两河地区豪杰闻风响应,我军士兵拼死效命,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难得的机会不应轻易放弃”。 

秦桧知道岳飞北伐意志坚决不可改变,于是先请求高宗让张俊、杨沂中等人率军回师,然后说岳飞孤军深入不能久留,请求下令班师。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愤慨泪下,面朝东方再拜说:“十年的努力,毁弃于一旦”。岳飞率军南撤,民众拦住他的坐骑痛哭失声,诉说道:“我们头顶香盆、运送粮草以迎接官军,金人全都知道。相公一走,我们就会被杀得鸡犬不留了”。岳飞也悲痛泣下,取出皇帝诏旨对他们说:“我不能擅自留下”。哭声震撼原野,岳飞停留五天以等待百姓迁移,跟随他迁移到南方去的百姓多如集市上的人群,岳飞急忙上奏以汉水上流六个州府的空闲之地来安置他们。

以上是宋史记载。那么,这样就让部分人不明白了,岳飞对《措置班师》令很大意见,并于七月十八日向朝廷回复了《乞止班师诏奏略》(也叫“十八日奏”),但不久就接到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这个十二道金牌是不是假的呢?虽然大量史料记载,也让部分人不认同。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要明白二件事:

1、岳飞班师回朝是接到朝廷的诏令,不得不在连续取胜的形势下撤兵的。

《建炎》卷137记载:“飞既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

《宋史》记载:“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 

还有很多史料都记载了这次朝廷诏令岳飞班师回朝的事件,就无需列举太多了。

2、由岳飞的阵营郾城到杭州临安,从时间来计算理论上要四天,但实质上必须七到十天时间。

再看岳飞的撤兵时间:七月二十一日,岳飞自郾城班师。

第一、首先可以排除岳飞战败的设想。因为十八号之后岳飞已经兵逼朱仙镇,无论《宋史》还是《金史》,都没有岳飞在这段时间战败的记载。

第二、关键在于就在二十一日前后,岳飞是否收到宋高宗送来的言辞更加严厉的班师诏呢?答案是——肯定有。

《岳侯传》所言“忽一日,诏书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主帖已有描述。

分析一下,临安到郾城是十日路程,那这份诏书正是七月十一日左右发出。而这个时候宋高宗依旧没有收到郾城大捷的捷奏,更勿论颖昌大捷,这个时间差就是关键。他担心岳飞军失败,加上秦桧怂恿,于是严令岳飞班师。

第三、岳飞班师后宋高宗的诏书来分析:

七月二十四日,之前的颖昌大捷奏报送到临安,宋高宗态度开始改变。

七月二十五日,杨沂中从临安出兵 。 

七月二十七日,岳飞带两千骑兵从顺昌回临安 。

七月二十七或二十八日,岳飞那份言辞激烈的抗议书才到达临安。宋高宗下诏: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錡同共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衅,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

分析诏书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1、提到岳飞需要和杨沂中、刘錡同共相度。而杨沂中二十五日才出发,八月中才到宿州。当时张俊和王德所部近在咫尺,为何不调度他们呢?说明高宗在得知大捷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岳飞撤军或者是停滞不前,等待杨沂中和刘锜。

2、再联系之前的内容分析: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

这里宋高宗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岳飞的《乞止班师诏奏略》十八日发出,岳飞撤兵是在二十一日左右,宋高宗二十七日收到《乞止班师诏奏略》后,按时间说肯定不知道岳飞已经退兵了。

要知道在之前,他让李若虚教岳飞停止进军,岳飞尚且骄旨不尊。现在看到岳飞“言词激切”的奏折,明显又是抗旨的态度,为什么只是轻描淡写的夸奖了岳飞几句?宋高宗不可能看到前线战场的境况,只能说明宋高宗知道岳飞这次是不得不回朝,已经在撤兵的途中。就因为有那十二道金牌的诏令。

这些都说明了古代通讯联系时间差的结果,以及朝廷过分遥控军队的弊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