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韩玉印同学陪我一起拜访了一位真正的民间中医,这位久闻的民间中医叫管圣伦,今年六十岁,山东省郓城县黄安镇管庄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我们驾车行驶近二小时,等我们来到管圣伦医生诊所已经黑天,走进一个朴实的小院,廊檐下放着几条长凳,供病人候诊坐用,还有三个病人候诊,听病人介绍管医生每天都是院子满满的病人,管医生每天预约三十个病人,再加上附近村庄一天下来就是五六十病人,基本上都是来抓中药的,一个病人一次十服药,院子中间碗口粗的龙爪槐虬劲有力,影门墙后面一片翠竹,小院有个很雅的名字“清风居”。 走进管圣伦医生诊室,墙上挂满了锦旗,衣着朴素,气度儒雅的管医生正给病人切脉,病人不说他也不问,然后开药,并告诉病人:你胃不好还拉肚子,我给你开点中成药就好了!病人连连称是!病人走后,我们开门见山(因为提前电话已联系)就谈起了中医,管医生从中医的传承断代及现代中医教育不伦不类,从经方到时方验方,从整体观念到辨证论治侃侃而谈!向我们讲述他的学医历程及一些诊治经验,并不断阐述欲学中医须有明师指点,并要了解国运之变迁,时代之变化,人事之不同,张仲景、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叶天士、李时珍均是时代所照就!现代人急功近利人性浮躁,再用古代的方子就不太实用,人变了药也变了,所以要博览群书,还要层层剥茧,去粗取精、去伪取真,多思多想多悟,中医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多实践注意观察,好多病是望而即知的!只有这样方能自善其用。管医生的一席话让我们由衷的佩服! 一个没有文凭的乡村民间中医,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顽强的自学精神成就一方名医,具有菩萨般的心肠,营救了一方百姓,花钱少治好病,除了方圆百里农民,还有许多城里的有钱人开着轿车来找管大夫开中药,这说明中医还是能治病的,中医的存在还是大有希望的! 缘识了胥荣东先生让我认识了中医;认识了山西老中医李可老先生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中医;认识了孔乐凯先生让我对中医增强了信心;认识了卢崇汉先生及刘力红先生让我看到中医的希望;认识了管圣伦先生更坚定了我执著努力学习中医的决心。 访民间中医有感 (2009-02-20 17:56:59) 标签: 民间中医 望诊 大医 虚实 杂谈 健康 保健 中医学 中医传统 中医 针刺 六经分类: 历代名医 我开车再次来到郓城县黄安镇管庄拜访这位民间名医管圣伦,这次同行的还有我的女儿,也让她感受一下中医的魅力,增强对中医学习的信心,回到大学会学有目标,学有动力,能坚定信念完成中医学业,并学有所成,将来成为中医名家之列中的一员! 管圣伦大夫只是一位民间中医,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头衔。据说在部队当过兵,退伍后跟随同村的一位老中医学习。几十年来,全靠自己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努力的读书钻研而方圆数百里闻名。 天阴沉沉的,格外的冷,昨晚下了几阵小雨,并不能解决一冬无雪带来的旱情。我们在行进的路上,看到农民仍在浇着麦子。我们来到诊所,已经一点多钟,大门外的胡同里停着好几辆三轮车,也有小轿车,许多病人正在等着上班,还有几个病人在议论上午的病人之多,管医生在休息。如果不是今天阴天寒冷,相信病人还要多。 走进清风居,我们一边在院子等待着,我一边和女儿谈话,并叮嘱她“你注意观察一下这些病人的面色,神气,看能否辨认出来哪是有病的人,哪些又是陪同家人。中医特别注意望诊,所谓"望而知之为之神"。望神更关键,病情轻的出现少神,重一些的一般目光呆滞,面发无光,晦暗满尘。你看这两个病人面色灰暗,神情晦涩,举止无力,失神之状,可能是慢性肝病长期伤津耗气所致。一会要注意观察管大夫怎样诊病,怎样和病人对话,怎样处药。” 管医生上班了,病人都围过来,争着要先看,管医生的学生按照预约次序依次让病人就诊。我和管医生打招呼,他客气的让我们坐下看他诊病。管大夫一般不问,上来就切脉,然后就说出症状,病人连连称是。女儿在一旁看得入神,听得着迷。一个下午又看了二十几位病人,病人繁杂,各科均有,那二位肝病患者证实了我的望诊。管医生药量用的很轻,并且还有的让病人二天一付药,三天一付药;多侧重活血化瘀及温阳补脾肾之药如:丹芎附桂姜术苓及虫类药多用,但总体上用药灵活而严谨,中规中矩而活泼,既有清凉泻下药又有温热扶阳药,收放自如,不失大家风范。我一边看管大夫辩证处药,一边思考,一个乡间中医既有理论,又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多年来病人门庭若市,说明管大夫的中医技术精湛,中医基础理论雄厚,但唯一能证明管大夫资历的就是山东省卫生厅发给的优秀基层中医证书,县卫生局的行医资格证和奖状,再就是病人的口碑才是能真正证明管大夫是名副其实的中医。在中医存亡之际,中国需要这样大批的中医,中国农村更需要这样大批的中医,中国中医才能振兴,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药费贵,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中医简便价廉的优势。 管大夫一边看病一边对我和女儿说:“中医治病关键就是调整自身的平衡,提高自愈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不是某药治某病,而是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以四两拨动千斤之力来激发病人的自身抗病能力治愈疾病。”为什么管大夫药量这么轻,还要让病人二天三天服一剂药即在于此。管大夫还说:病人特殊情况还要特殊对待,重症急症还要下猛药重剂才能具有回春之力,贵在辩证,视阴阳之理。 管大夫诊病处药之道,一直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如何用最少的药,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这样的医生才是高明的医生。历来不乏这样的大医,但多的是医家均好贵恶贱,以参,茸,阿胶为至宝,以桂,麻,姜,附,细辛,大黄,芒硝,石膏等畏若砒毒。诚如郑钦安《医法圆通》用药弊端说:由其不知阴阳,虚实至理,病之当服与不当服用。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用药之道,关系生死,原不可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千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之后,自唐宋元明以在下,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阴阳莫晓,虚实莫辩,吉凶莫分,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 当今之医多是专科,能全面掌握全科知识者更为稀少,殊不知病乃整体,怎能容分割。痛在人身,治病而人亡,忘记了治病留人,决定于医生是否具备整体思维及全面知识。为良医者必备:养生与治病相结合,针灸治病其外,汤药攻其内,膏散丸丹相机运用,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方为大医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