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姨说:这才是阿拉上海宁念念不忘的味道!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4-02

魔都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它汇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和美食,
你想要的它都有,
可是你可知道地地道道的魔都味道,
究竟是什么?


阿姨说,
这两个地方,
有平民到极致的食物,
却是阿拉上海宁最难忘却的街坊味道!



    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自宋初形成,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是典型的城中之镇,
也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古镇。

七宝古镇美食


七宝古镇分为南北两大街,
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
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
整条街的建筑古色古香,
不想买东西奔着吃去的,
直接去南大街就好啦。

七宝汤团

七宝汤团能一直吸引那么多新老顾客,
无非是因为“用心”二字。


以汤团外皮为例,
先精选好糯米,
再根据气候冷热,
在水中浸泡适当的时间,
并加入优质大米调试糯味,
最后进行磨浆,
变成糯米粉。


经过这几道工序自制而成的糯米粉,
能保证汤团外皮湿糯的口感,
与超市里直接购买的糯米粉,
口感截然不同。

包汤团的老师傅也都是经过店里培养数年,
手法纯熟,
包出来的汤团外皮既薄又软糯,
丝毫不粘牙。


汤团内馅中同样藏着“心机”,
芝麻馅里不仅有猪油,
还加入了桂花,
利用桂花的清香,
调和猪油的香醇,
配上黑芝麻和白糖,
吃起来香甜可口。


鲜肉馅的汤团最有讲究,
馅要用精肉、五花肉等数种肉
按精确比例调制,
再加入适当清水。


除了常见的鲜肉、芝麻、豆沙口味汤团,
近年来还推出了荠菜、紫薯、花生、
枣泥、蟹粉等口味的汤团。

许多老人牙口不好,
可就是心心念念这一口软糯的汤团,
皮薄馅多,
吃了这么多年还是那个味儿。


七宝羊肉

七宝人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喜吃羊肉无从考证,
但当地确实有不少百姓有
每天“羊肉就烧酒”的小爱好。

除了本地的老顾客常来常往,
凡是来七宝老街游玩的客人,
但凡识货,
都会捎上一斤、半斤回去。


七宝老街上的羊肉店真可谓
走上三五步就有一家,
大多以白切为主,
也有羊心、羊肝、羊肚、羊脚等售卖,
每家店的生意都不错,
顾客络绎不绝。


买七宝羊肉,
是有诀窍的。
老街上羊肉店多归多,
但总体分为两类,
一类做的是热气的羊肉,
一类则是冰冻过的。
热气羊肉烧出来香嫩入味,
酥而不烂。


每天早上的六七点钟,
可以买到新鲜出锅热气腾腾的羊肉,
这时候趁热买回去,
沾点调料酱,
再咪上一口烧酒,
那个独特风味是最享受。

牛杂汤

第一家牛杂汤是七宝老街上
生意永远好到不行的一个地方,
店面很小,人又多,
热气腾腾的牛杂汤端上桌,
白里泛着红,
汤头原汁原味,
鲜美无比。


牛杂汤里有牛腩牛肉牛筋等等,
里面的东西都很有嚼劲,
粉丝不烂,
香菜和葱头很香,
一碗下肚,
满足感顿然而生,
出门再要点卤鸭胗、卤大肠边走边吃,
还是很够味的!


除了这些,
还有外酥里嫩的臭豆腐,
越吃越香;
超级正点的草头饼,
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清香;
喜欢吃小笼的人,
可以吃到汤汁满满的龙袍蟹粉汤包、
锡缘无锡小笼馆……


十年上海看浦东,
百年上海看外滩,
千年上海看七宝。

以前的七宝老街,
被蒲汇塘桥分隔成的南北两大街,
街头巷尾的小店小铺里,
货品琳琅满目,
街面上熙熙攘攘,
交汇着南北口音。


过了这么久,
七宝老街依然保持着它的原汁原味,
不像其他城市的很多老街,
遍布着千篇一律的小吃,
毫无特色。

七宝老街的美食,
是只有到了此地才可以吃到的!



    召稼楼

七宝老街实属有名,
上海本地人常去,
也是来游玩的外地人的必去地,
所以七宝的这些美食自然是藏不住。


但有一处,
外地人却很少知道,
是我们上海人私藏的美食聚集地,
阿姨爷叔们时不时就会到这里张罗一番,
那就是召稼楼古镇的美食一条街。

召楼三宝

召稼楼有美食有三,
称之为“召楼三宝”,
即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

召楼大曲现在已经失传了,
但是古镇里面卖召楼黄酒的有不少,
酒香浓郁,
都是自己酿制,
味道很纯正,
吃完还想带走。


召楼羊肉鲜美爽口,不膻不腻,
是佐酒佳肴,
小店里常常把它作为羊肉面的浇头,
花点小钱来碗羊肉面,
那是一级棒了。


拆蹄是召稼楼人气很高的特色菜肴,
色泽红亮,
肉皮单独走油起皱,
精肉烧熟后撕成条状,
上菜时扣于碗内,
皮糯肉香。





烹制拆蹄时火功非“三文三旺”不可,
以文为主,
一锅烧18只蹄膀,
不能多一只,
不能少一只,
多了翻拌不周容易粘锅,
少了香味不浓。
一只猪蹄要如此之多的工序烹制,
上海人对于吃的执着,
可见一斑。


海棠糕

海棠糕的烹饪技巧以烘烤法为主,
口味偏甜,色呈紫酱红,
形似海棠花,香甜软糯,
适宜热食。


刚出炉的海棠糕,
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色,
分外香甜。
上面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
五色点缀,
一朵朵花儿才完全的绽放开来。
所以说吃海棠糕是一个乐趣,
看店里的师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
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没吃过。

三林塘肉皮

三林塘肉皮很早就在上海出名了,
70年代后中期,
由于猪种改良,
肉皮就相对薄了,
影响质量,
口感也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三林塘人找到了从云南进猪皮的渠道,
云南猪皮厚,
渐渐地,
人们发现三林塘肉皮的不同凡响之处。


于是,
不管是宾馆饭店,
还是路边排挡,
都以拥有三林塘肉皮为荣,
纷纷冠以特色菜招揽顾客。

三林塘酱菜

自古以来,
三林有着腌制酱菜的传统,
当地不少农家于黄梅小麦登场季节,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豆粉,
制成糕状或饼状蒸熟,放凉,
让其自然发酵,
随后辅以甘草,
适量盐水从而成为农家自制酱菜的酱料。


三林塘酱菜之所以味道好,
原因在于它用料精细,做工考究,
保持浦东民间酱腌传统法,
长期日晒,
使酱味渐入而仍保有原菜香的结果。


三林酱菜”酱味足,鲜味真,
食后爽口生津,增强食欲。
鲜、香、脆、嫩,
是40余种“三林酱菜”的共同特点。

烧麦

下沙烧卖就是鲜肉笋丁皮冻烧麦,
皮冻意味着灌汤,
笋丁意味着鲜美,
此时正是吃下沙烧麦的好时节!


烧麦的好坏,
最重要的标准在于
上桌时烧麦顶端那一圈边皮儿是否发硬发干。

召稼楼的下沙烧卖皮薄,
晶莹剔透,
一般是水开后大蒸十分钟即出笼,
现做现吃,现买先做,立等可取,
所以边皮儿也不容易发干。


吃的时候先从顶端咬开烧麦皮儿,
然后再带着馅儿一起,
皮冻汤全在烧麦的肚子底下,
只有吃到最后才能吮吸到。

召稼楼的食物,
确确实实比目前好多有名古镇的食物好吃的多,
鲜滑爽脆的油墩子、现做现卖的大肉粽……
因为这是人做出来的食物,
而非机器所为。





召稼楼的店主,
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阿姨爷叔,
悉数都讲上海话,
做的食物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江南好味道,
也难怪到这里的都是阿拉识货的上海宁!

侬平时有没有什么私藏的好地
寻些地道的上海味道,
快分享给小编去打卡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