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五行

 九不同 2020-04-03
  1. 中医学习次第  

  2. 世界观

  3. 阴阳

  4. 五行

  5. 藏象

  6. 经脉

  7. 色脉

  8. 针药大要

  9. 思路及病例

  10. 药方

阴阳是就象而言的。世界的本源是1、2、3,相继还会生成4、5、6、7、8、9、10。1是无象而有的,2是虚的,3是实的。1在于3中生出了4,这个1是多的,故4是实而有余的。2与3结合成5,5是虚实之间结合的界。界上载1的无象就是6,界上载虚就是7,界上载实就是8,界上载实而有余就是9,界相交而成空间就是10。一为生生之本而无象,二为虚,三为实,四为实有余,五为二加三表示虚实和合;六为五加一,载无象之有;七为五加二,载虚;八为五加三,载实;九为五加四,载实之有余;十为界之而不用。以这十个数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数值,显示出实质的千差万别。这十个数都有一定的个性和现象,可以参照洛书来理解。如图:

 1为坎卦,是隐没不见的;2为坤卦,虚就是能容纳的;3为震卦,实就是能动于虚空无碍的;4为巽卦,是发散的,实而有余要逸散;6为乾卦,为天,界上无象而实有;7为兑卦,为泽,界载虚;8为艮卦,为山,界载实;9为离卦,为热,界上实而有余要辐射。
 

这十个数既然生成了,它们各有性格、品质,是否杂乱无章地漫游在虚空之中呢?不是的,它们会按河图的形式组织起来。1与6居于北,2与7居于南,3与8居于东,4与9居于西,5与10居于中。如图:

这五对为何配合在一起?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因奇偶之性合于动静阴阳也。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配偶而和合,形成了五对。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阴阳类别不同;相差是五,个性类同。我们可以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志同道合走到一起。这是我们从人事的通理去领悟的。五为虚实配接即阴阳和合之基,譬如为家,在外的人想家,在家的人思外,又物以类聚,故性格类同、阴阳配对者自然吸引而成五对。例如1与6是一对生成关系,1结合了5成为6,就像成家有居室了,若离开家还是1,1与6是以家5为媒界而聚的,由于5的寓意是有无得失之间,故1与6同宗共处。余皆类此。

为何这五对有五方的部署?这是由四象的分布原理决定的。8代表实的增加虚的减少,7代表实的减少虚的增多,5代表虚实的中和,9代表实的成敛,6代表实的隐遁。以四象而言,8应少阳,7应太阳,9应太阴,6应少阴。由于在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观察中,北极星是不动的,星系围绕北极而左旋,故北极又名太一,是少阴之象所在,阴之所归隐。少阴既然位北,对应的太阳就在南,南方应阳盛之域,左旋而动阳进阴退,故少阳在东,东方应阳领阴而升之域,。太阴在西,西方应阴胜阳而降之域。5是阴阳的和合分界,故在中央。

 这五对数字组合就是五行。行是什么意思?是运行的意思。运行意味着状态、趋势以及对状态、趋势的主导。例如我们常关心某个事体行进得如何了,就是想知道其状态、趋势以及怎样去主导。在这种变趋之中会派生出很多现象。因此五行就像是主干,现象就像是分支。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五行主导时有太过有不及,故为十天干。如果仅有阴阳的现象,变化就没有主宰;如果仅有五行的代谢,也就失去了变化的灵活。既有现象的变迁,又有实质的规范,才导致了世界变化的多姿多彩而又合乎规律。五行代表五种状态及趋势、五种性质。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从发生到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细分为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即是五行。

总结而言,河图是五行的示意。三八木、二七火、五十土、四九金、一六水,按方位次序排列。五行为天地造化之十个数在东南西北中的空间部署。天地数交,生成五种气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十个数的和合分布就是五行。八代表木、七代表火、五代表土、九代表金、六代表水。五代表虚实中和之界,天地之交,安然载物,应形而为土。八为界上载实,木意味着实的增加。七为界上载虚,意味着虚的增加实的减少,火就是实的销减。九为界上实而有余,意味着实的暴增,金就是实盛。六为界上实而无象,意味着实的消失,水就是实溶不见。从虚实的状态、趋势分出了五行,这是五行最底层的根源。由于五行与四时响应,因此春则木星耀于东方,夏则火星耀于南方,秋则金星耀于西方,冬则水星耀于北方。在春为八,表地热升而寒冰化;在夏为七,表地热浮减并于天;在秋为九,表地气大盛而天高远;在冬为六,表地气缩而天寒充斥。

天地之间,其气三,其生五。三气者,空气(或说苍天之气)、阳气、阴气,即1、2、3所在。五行因之生成。1为生气,在人则为先天父母之气寓于肾中。又见于后天得空气阖辟而能化生阴阳之际者,象合于脾。故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对天地而言先天之1即佛世界,后天之1即太一天帝,阴阳即道象,五行即五大菩萨精神之所流变。以虚无当阳象,以实有当阴象,2、3之异,空色之观,对待互变,都因1之不见而长存,故一切相皆是虚妄。太极之1有生生之德,生万物而不为主,故慈悲为道德之本。

五行为三气所生而部署在天地间,反过来又驾驭阴阳之气的交通。观于太极图可知,木应阴中之少阳,火应阳中之太阳,土应阴阳之界,虚实和合也;金应阳中之少阴,水应阴中之太阴,故生长化收藏。所谓阳中太阳、少阴,天气也;所谓阴中少阳、太阴,地气也。故心肺在上而主天气,肝肾在下而主地气。土虚实中和而为界,安住不动,为何言其为阴中之至阴?2、3界交,3失1即2,2得1即3,界者1出入之所,阴阳不测之谓神。界本不属阴阳哪面故当不见而无定,今2、3耦合相持而得见有定界,故界有象属阴,为阴所摄,界限者对实有而言;又界交是阴阳变化之处,阳极而生阴,阴极而变阳,阴极者至阴也,至者纯粹之意,言其静顺不动也。

木八实之延伸故而从实出虚,火七实之销减故而主虚,土五界持于实故而限实,金九实之收摄故而从虚入实,水六实之隐没故而主实。因此阴阳之状态,阴中阳出在于木,浮张之阳在于火,阴阳中和配合于阴在于土,阳中阴入在于金,沉凝之阴在于水。故木主升,为在地之少阳;火主浮张,为在天之太阳;金主降,为在天之少阴;水主沉凝,为在地之太阴;土为至阴,为升降浮沉之载体。

阳升出合于浮张,故木生火;阴降入归于沉凝,故金生水;阳极必阴生,阴阳和合之际而配于阴,故火生土;阴被界限而成收摄,故土生金;阴极必阳生,阴阳相抱之际而从于阳,故水生木。阴之界限能被阳从内破出,故木克土;阴被界限范围,故土克水;阳被阴吸引而不脱走,故水克火;阳中之阴被浮摄在外,故火克金;阳出外能被阴收入,故金克木。

五行有相生相克的自然现象。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金能伐木,水能灭火,木能破土,火能熔金,土能堤水。五行的相生相克实际上是八、七、五、九、六这五种状态在阴阳关系的必然。八为加,为实之渐增,艮山象;七为减,为实之渐减,兑泽象;五为虚实结合之界;九为乘为实盛有余,离明象,故地气盈而天高远;六为除为实之隐没,乾卦大寒象,故地气缩而天低沉。当春则地气升出于表,当夏则地气浮减并于天气,当秋则地气充盈于天而转降,当冬则地气缩而天气沉。“天地之间其如橐龠乎”!加而后能减,乘而后能除。打个比喻,只有去赚钱,才有钱花,钱花了才成穷光蛋,人穷才想发横财,暴富了才会大手大脚糟蹋钱,钱花得太狠又得去赚钱。这是五行相生之理。九、六克八、七,以其乘除而废加减之渐,故木遇金而伐,火遇水而灭。七克九,实而有余遭遇界上减泄,故金遇火而缺。八克五,界上实延伸则破界,故土遇木而达。五克六,实之隐没遭遇界限,故水遇土而绝。五行相克之理,拿人事来做类比,就好像一个人去赚钱能够摆脱贫穷,花钱能够减少积蓄,贫穷能够孤注一掷,富有可以不用去赚钱,钱糟蹋多了会拮据。



知道了五行的状态和配属的数、象,就可以知道五行各种分类的所以然了。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五行在天为风暑湿燥寒,在地为木火土金水。天地之交,天气因寒而降,地气因热而升,故在气交寒气之变化,即表天气之多少。风使凉下,天气减持入地,减虚增实,故应木。热为地气减持出天,减实增虚,故应火。湿为虚实中和而有水液之象,液处于气态固态之间,故应土。燥为湿气消失,是地热外溢有余所致,实之盛,故应金。寒为地气消失而见天气之兆,实之消隐,故应水。天为虚,地为实,故各以虚实之状态而分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五方之地色,土地是藏精的,故五色应五方之精而归五行。五味,酸苦甘辛咸,酸收而实为木,苦泄而虚为火,甘缓而和为土,辛散而溢为金,咸软而渗为水。五嗅,臊焦香腥腐,臊有走窜之性,得火而减,故为木之嗅;物变火而焦,焦有飘升之性;香有柔和之性,常因火而生,故为土之嗅;腥有弥散之性,得水而漂,故为金之嗅;物变水而腐,腐有沉淀之性。五声,呼笑歌哭呻,因声之透达、明快、舒缓、凄凉、隐伏而合于五行。五体,筋脉肉皮骨,筋束实,脉容虚,肉柔顺,皮溢表,骨内凝,合于五行。筋膜,对应艮八震三;血脉,对应坤二兑七;肌肉,对应五十;皮毛,对应离九巽四;骨髓,对应乾六坎一。五官,目舌口鼻耳,目外鼓以观色,舌内纳以下食,口开合以接洽,鼻高拱以呼吸,耳虚陷以听声,皆合于五行。

人有五脏藏神识,有五官接物而知世界。即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而生六识,共十八界。今人强分唯心唯物,认意是主观即名唯心,认耳目所触是客观而名唯物,其实意亦物之映射,所有见闻觉知何尝不都是唯物,又何尝不都是唯心?因此这个分判是人自作小小计较而牵强无益的。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知物以类知之,得其性也。物物一太极,因此从物之色声香味四象可以推知其本性属何五行,得何五行之精气。色者,内质之外呈,声音者,外气之传送,香嗅者,外气之浮充,味者,内质之含洽。对于药物而言,知其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之气用、酸苦甘辛咸之归属,再加气味厚薄,也就可以知晓其性情功用,能入何经有何偏性,以温者清之,热者寒之等。对于知病而言,则望闻问切,望色知其本质,闻音知其气司,问病知其所苦,切脉知其血气流转。选其皎然易用于人者,则色脉为要,然后合人之心意而法度分别。意者,分阴阳而界存之,五之所在,心生演之而脾藏之,犹如电脑之CPU与内存条。

九宫八风是太一的巡游而治天下,洛书八个卦象代表了天的八纪。人精神当应天,故人之心意合于八风。五脏藏精神,精神主治于形体,这个主治的法则就是洛书也即后天八卦图所示。河图是体,洛书是用。

《尚书-洪范》篇记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实归于下,虚归于上,水是溶实而向下的,火是张虚而向上的。曲直是线条的延展伸直,是实的渐进。从革是随从的去除精简,是实的余溢。稼穑是春耕秋收的农事,土能引用于农事,因其是天地之和而能载养转枢。润下为坎卦,坎卦为水为寒;炎上为离卦,离卦为火为热;曲直、延伸为巽卦,巽卦为木为风;从革、精简是刚健的表现,乾卦为金。又进一步可把兑卦配燥化之金、艮坤配湿土、震卦配相火之木。八卦与五行之德建立了完整对应。

河图五行以实质状态而言,是两个数共寓所布的体;洛书八卦以性情而言,是每个数的分演应用。后天八卦直接配属五行,如巽为木,是就其五行之用意而言的,这与五行有两个数对应的卦不矛盾。五行之数分拆后失其相与,则寄托有情而变性用。洛书在天则为九宫八风,在地则为九野,在人则为九藏而三部九候,故四时八节为天之纲纪。“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悦言乎兑,战乎乾,劳归乎坎,成言乎艮”。观洛书之行次,震、巽木德,离火德,坤艮土德,兑乾金德,坎水德,依然木火土金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之次第。水火为阴阳之兆见,故离火在上(南)坎水在下(北)。佛说世界上明下暗,明者阳也天也,暗者阴也地也。巽处东南而躁进,得火助之木,木德之盛;乾处西北而刚健,得水助之金,金德之盛。震动而出,从阴出阳合于木德,木之当令;兑泽而下,从阳入阴合于金德,金之当令。火金合于西南之际,是阳中阴阳界交,故坤顺合于虚容之土德;水木抱于东北之际,是阴中阴阳界交,故艮止应于不动之土德,阴盛之土也。观乎洛书,升降浮沉之用历历分明,与太极图四象之理相应,是天法道也。

水木在阴,火金在阳,阴柔而各安其位,阳刚而互相陵犯,水木相生火金相克。火金皆在阳而气多性刚,二者相克为敌又交互牵制不舍,故不使其太虚是实者承之,不使其太实是虚者临之。故火金之域是互相参化的,在人则心肺互制,心血到肺换气又回心,心主血脉而肺朝百脉。从洛书我们可以见到天道在扶植水木而平抑火金,德植于柔而制其刚,损有余而补不足,故老子言“强梁者不得其死”,故阳秘为要。天道取法阴阳升降浮沉之理而运五行以主于天下,则此太极分演天地之机生生不息。太一之德取法于道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而成生生不息之用。天帝所在之宫,得以之生演而气数充足,就有了实溢之风,即为八风之正,长养万物。若风从冲后之方来,表示其宫神气虚怯而有贼乘袭,则意味着生道不荣而受邪风,伤害万物。八风即兆纲纪之得失。太一在九宫中的巡行,带来了万物精神的应时变化,故有惊蛰、有冬眠。太一动游于九宫而不息,有其自然之道,若回逆而不转则失去了生生不息的运转之机。人之心神即人之太一,与物相接而生意念,一切动机是否适宜,吉凶如何,就看是否契合纲纪,故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先天八卦图即太极图已然分演天地者,洛书后天八卦图即后来主持纲纪者,犹如先有国家后立君主。故王者之法尽见于洛书。其要在西方、南方之数互参。南方心火,君也,西方肺金,相也、贤也,君主尊贤而贤事于君,所谓得贤而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