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四地闲夫 2020-04-03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一代谋圣诸葛亮,生逢乱世,驰骋沙场,纵横政坛,阅人无数。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七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言之,就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考察,可谓是全面精到,颇有道理。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人生在世,对于是非荣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果一个人没有胸怀志向,定然是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对人对事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所以,探询一个人对是非问题的看法,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志趣、心智。如果对非问题含混不清、摸棱两可,定是没有什么志向的人,不可委以重任。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人的应变能力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很重要。与一个人就相关话题进行争辩,当辩得对方理屈词穷的时候,可以看出他的心胸是是否开阔,看出反应能力是否机敏。能言善辩、反应机敏者一定头脑灵活、心智完善,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而没有底线的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临事问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谋略和水平。有识无德害人,有德无识误事。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无谋无识、不会做事,也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个成就事业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向一个人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献计献策,就能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见识是否独特。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人,即使有心向善,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遇到危难险重的事,正是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和胆量的时候。一味强调客观、怨天尤人,或者因循守旧、不知所措的人,定是不可重用无勇无胆略的人。而能够临危不惧,遇事不慌,迎难而上,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的人,才是最为需要有胆识有勇气的人。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没有敢趟地雷阵、越险滩的非凡勇气,关键时刻就不可能承担起重任。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但特定的场合和时机,往往会使之暴露无遗。比如有句话叫做“酒后吐真言”,酒喝到一定程度时,有的人就再也遮掩不住本性,显示出真实的自我。真正的大丈夫,或者流露心底的想法,谈理想、讲事业,或慷慨激昂,正直之心溢于言表;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挖空心思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和嘴脸展现在众人面前,比如,胡言乱语,胡说八道。因此,可以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观察一个人对权钱名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节操。节操高洁之人,不贪不义之财,不得不仁之利,不取不当之钱,且能想到和兼顾到别人和社会的利益。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有度。清廉之人,经得起各种利益的诱惑;贪腐之人,就是糖衣炮弹的俘虏。事实证明,经受不住利益诱惑的人,不可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清官,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在托付对方办事时,还可以由此观察对方是否能如约办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就不值得别人信赖;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立稳脚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诺言。如果一个人答应对方的事办不到,他会诚意向人道歉,有时甚至会推荐能办好事的人。虽然此时他失信了,但反而彰显出他的品质。而有的人对于别人托办的事儿,满口答应,却久无音讯;借了别人的钱物,却久拖不还。这就是靠不住的人,就是无诚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