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护在燕然

 wzm6668 2020-04-03

      白塔寺的白塔,建于元代1279是元大都的遗存,白塔寺原名大圣寿万安寺明代重修后改为“妙应寺”,大白塔也称为妙应寺白塔,北京地区喇嘛塔之最1961年,妙应寺白塔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物地位比较高。在寺内大觉宝殿的前面,有一对石狮子,这就是本篇博客的主角儿。这对儿元代的石狮子,其实与白塔寺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件搬迁而来的文物,不仅石狮子是搬迁来的,石狮子底下的雕龙须弥座,也是从不同的地方搬迁而来,与石狮子也没有任何关系,与白塔寺也没关系,而现在这些元代的石刻十分和谐地在一起,唯一的联系是,它们是元代的古迹。

 石狮子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醉美古中国学堂在千聊网组织过免费的讲座,由蔺老师讲《中国历代狮子特征及演变》,受益匪浅。之后,又听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组织的金石大讲堂,由吴梦麟老师介绍北京石刻艺术馆馆藏和北京地区的石刻典故,听得津津有味,因为大部分北京的田野石刻都去过,包括房山孔水洞内隋代的佛造像和佛经石刻,算是比较最早的摩崖造像了。而北京地区的石狮子没有太老的,多是明清作品。与早期历代帝陵和其它地方差距很大。仅有的几件老石狮子存放在博物馆,品相也很差。比如石刻馆内说是史思明墓的唐代石狮子,体型不大,也算是馆藏的宝贝了。外地精美的老石狮子本身很重,很难搬到北京来展览,去年国博举办的秦汉文物展,把山东博物馆的东汉石狮子请来了,有幸一睹真容。狮颈部有隶书铭文一行“洛阳中东门外刘汉所作狮子一双”,记载了工匠的姓名和籍贯,但没有注明具体年代。算是最早的狮子圆雕作品之一。如果不计佛教作品的狮子,不计浮雕作品,门砧石作品,只计算大型圆雕石狮子作品,数来数去,现存白塔寺的元代塌腰石狮子,成为我的最爱,专门去白塔寺拍了狮子的照片。

说先元代石狮子有一个别的朝代没有的特征,就是“尊右”的国家礼仪。根据历史记载,唐、宋、明代是尊左,中间只有元代改为尊右。以右为上,所以门口狮子的公母摆放与其它朝代相反。我们常见的是“男左女右”,这是按出门向外走的方向分左右,面向和狮子的朝向一致。元代有部分狮子的摆放是“男右女左”,白塔寺的石狮子正符合这个特征,右边为雄狮,左边为母狮子,元代的石狮子无疑。

话说这对儿石狮子不是白塔寺的原物,文物的原始地点已无从考证,吴梦麟老师说前十几年发现地点是麒麟碑胡同的某四合院地下,这个麒麟碑胡同的名字有来历,就是在明代这个胡同有个大宅子的影壁上有个麒麟石雕,大宅子的主人是大同总督,麒麟石雕的年代不详,后来一直在鼓楼展出。我去找没找到。现在胡同是东城区妇幼保健医院,没准在施工改造时,出了一对儿元代石狮子,可惜,没有见到具体的报告,具体时间和详细地点不详。游客都以为是白塔寺的原物,其实和白塔寺无任何关系。与麒麟碑胡同相似的有铁影壁胡同,也是麒麟影壁墙,元代的,火山岩材质,现在北海公园保存,贴一张徐徐道来回北京的老照片,现在有围栏保护不好拍。辽宁奉国寺也有同类材质的铁影壁,值得同类比对。

说这对儿石狮子为标准器,因为石狮子相比同时代其它作品体型较大,塌腰体态明显,与狮子本身样子接近,这是后代的明清石狮子所不具备的特征。另外,这种石狮子不是仅有白塔寺现存的这一对儿,北京古迹群的朋友在房山也记录过同样的石狮子,体型大小一致,底座比白塔寺这儿对石狮子要细致,是小须弥座造型,天翔128给我一张照片,可惜,现在只能看看照片,那对儿石狮子早就被盗了,希望不要被毁掉。

再说石狮子底下的须弥座,与石狮子本无任何联系,从哪里来的也不清楚,元代石狮子连体的底座很简陋,一般为配重的毛坯石板,早期的石狮子的石板上习惯刻上铭文,发愿文之类的文字,不会雕刻成须弥座的样式,更不会有分体配套的须弥座。现在与石狮子配套的须弥座,全身布满了精美的雕龙,一看就出身名门,也是皇家的御用作品,原来的用途也猜不准,与元代石狮子相比大的一些,但总体相配,佩服当初撮合这组石雕像的高人。

最后想说这对儿石狮子很多细节都毁坏了,通缝裂纹和绺裂处很明显,是从破碎散件组合而成,修复很成功,并没有把所有缺失补齐,修旧如旧,残缺之美,正是文物的修复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