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州这个地因双庙斩龙脉传说得名双庙寺,你知道在哪吗?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4-04

民国时期邓县地图局部(红圈处为双庙寺)

在今邓州市罗庄镇张楼小学处,曾经有两座寺庙,前为关帝庙后为牛王庙,合称“双庙寺”。

为什么一个地方连续修了两座庙呢?这里面有一个有关阴阳地气的传说。据老辈人讲,双庙寺东是“马头柏树岗”(岗上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柏树,树枝呈马头状故名,方圆十几里都能看到,为标志性参照物,据说1958年大炼钢铁被伐),元朝末年,朝廷里的钦天监马剌(la)僧,查看全国龙脉风水,发觉“马头柏树岗”一处为龙脉,可能要出皇帝,龙头就在双庙寺处,于是马剌僧派人在龙头处修了一座庙以镇压,可是看着看着“马头柏树岗”一天天见长,似乎压制不住,于是又派人在关帝庙后又修了一座牛王庙,并在庙东50米处挖了一道沟,俗称“斩龙沟”,以斩断龙脉。据说自从挖了“斩龙沟”后,沟里的水好几年都是红颜色,人们说那是龙血,从此后“马头柏树岗”也一天天低了下去,龙脉被斩断了。

当然以上只是个传说,双庙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寺北清雍正年间移民至此的赵姓人,因居寺后故得村名“寺后赵”,庙前为“大冀庄”,为清朝康熙二年迁入(冀姓《邓州地名志》记载为清乾隆年间迁入,本村家谱记述为康熙二年迁入),说明双庙寺已存在很久了。

据史料记载,双庙寺建筑恢弘,可谓“墙倒屋不塌”,墙周围有山排,有五脊六兽,正脊中间还有钢叉。双庙寺沿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前殿,中福殿,大殿。中福殿与大殿之间东西两侧有东,西耳房。大殿为关公庙,在寺北是牛王庙,合称“双庙寺”。在双庙寺东约百米左右原有一座塔,不知毁于何时,至今当地人仍称遗址为“塔疙瘩”。

双庙寺在繁盛时期已形成集会。时双寺庙属土地甚广,从孔庄到覆釜山(土谷山)可以说是“不走二家田”,人们租种庙田需向寺内缴纳粮食。

双庙寺的牛王庙和塔相继损毁较早,关帝庙主体建筑在解放后(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也陆续损毁。

清末民国初双庙寺已改为学堂称“双庙学校”。1941年成立“夹古乡后”双庙学校”为“古乡中心一校”,此时至解放前后,双庙学校达到最繁盛时期,为半径五公里以内最优秀之初级学校。今赵集镇北部和罗庄镇南部几乎所有村庄的孩子都在此处读书(十几里外的林头村也有孩子慕名而来)。1949年“夹古乡”被拆分,辖区分别并入今邓州市罗庄镇和赵集镇, “夹古乡中心一校”也改为张楼学校(含初中),从此后“双庙学校”风光不再!

“文化大革命”时期,双庙寺遗留原建筑被完全拆除,1983年前后因计划生育原因生源减少,初中撤销,张楼学校也沦落为“张楼小学”。但如今周围村庄仍称此地为“双庙寺”。

参考资料:

《邓州市志》、《邓州地名志》、百度百科“双庙寺”词条等。

来源:邓州优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