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锤百炼,偶然天成——中国古代冶铁业其实也曾蛮拼的!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4-04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十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时期,伴随着冶铁业的兴起,各种各样的铁器生产出来。不过这时的铁器还极为贵重,主要是由于铁器生产还不够广泛。考古发现的铁器往往镶嵌于其他材质中出现在贵族的墓葬,像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发现的就是一把铜柄铁剑,南阳市淅川县下关寺的楚墓中发现了玉柄铁匕,可见当时的铁器奢华而又可贵。


            铜柄铁剑, 出土于三门峡市虢国墓。


   

玉柄铁匕,出土于南阳市淅川县下关寺。

春秋晚期,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工匠们率先把当时比较昂贵的铁器打造成农具。于是,铁农具开始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铁农具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锐利、坚韧、耐用,器物形态更加多样化、用途更加专业化,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

         
出土于春秋时期的铁农具      

在《管子·海王》中,记载这样一段话。“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意思是,现在铁官的理财方法是这样的: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做她的事;每一农夫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做他的事;每一个制车工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做他的事。这是中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说明春秋时期铁农具已经制造比开始使用。

                    铁制品在农耕中的使用

为什么冶铁技术和铁器出现的比较晚?美国已故历史学家斯塔夫里哈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冶铁技术之所以出现的晚,主要是由于冶炼铁矿的工艺与冶炼铜和铜合金的工艺根本不同。冶铜时,金属溶液沉于炉底,而熔渣浮在上面。冶铁时,至少在古代熔炉所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内,铁不能完全液化,而是形成一种灰色的多孔体,技术上称之为铁块。反复捶打炽热的铁块,能使其成为熟铁。这种新金属比起当时已能冶铸的铜和青铜来说,绝不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不易铸造,需要更多的燃料,而且其锋刃较易失去。后来工匠们才发现,把铁块反复捶打、加热、投入冷水(即淬火),并与木炭即一种不纯的炭接触,可以使其坚硬。当时所须发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金属,而且还包含一种崭新的冶金术。”


         《天工开物》 中的联合炒钢工艺

冶铁技术在古代是最苦的行当之一。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所以在工业化到来之前的整个农耕时代,每一件铁器的出现,都是铁匠们在炉火呼呼火星四溅酷热难耐的恶劣环境中,在叮叮当当的铁锤撞击声中,在赤膊上阵挥汗如雨中,在经过选料加温捶打淬火多道繁杂工序之后,千锤百炼的结晶。正所谓百炼成钢!

虽然这一时期的铁农具使用还不够普及,但是它们毕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也是漫长农耕时代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耕作方式上有了极大改变,由原来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逐渐发展到铁器牛耕,促进农业生产精耕细作,促使天下五谷丰登,引领着人们改造自然。伴随着冶铁技术以及铁器的出现,一个全新的铁器时代即将到来。


                             

    故乡旧事

                既来之 长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