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明节看中国文化的圆融和博大

 小桥流水1i79ra 2020-04-05

郭继承

如果问大家:清明节的内涵是什么?大概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中长大的成年人都明白清明的内涵:追思和感恩先人,表达敬仰和思念之心。在中国的节日中,不独是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又称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等,都有表达缅怀故去之人的内涵,由此我们体味到中国文化独特的民族特点。

从清明节看中国文化的圆融和博大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圆融的世界,各个部分处在相互关联的互动之中,比如人的一举一动会影响自然,反过来亦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总是困于自己的见识和局限,看不到人与世界的关联,结果不免造成“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这也是西方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一直关心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历史上的先贤们,可谓慧眼独具,给我们很多提醒。《中庸》上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就是告诉我们人类一定不要陷入自我中心,要认识到人和万物的密切联系,人与万物,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万物并育,才是皆大欢喜的共赢。既然我们生活的世界互相关联,人类不可自我为中心,那么追问一句:人和故去的人,是不是也是密切联系呢?如果不是,难道人就是一死了之吗?

从清明节看中国文化的圆融和博大

中国文化显然不这么看。我们的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多祭祀和缅怀先人的节日,很重要的目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注重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之间的关联。在传统中国,故去的人具有某种神圣的作用,活着的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做人,尽可能做利国利民的事,以不辱没先人的精神。毛主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回韶山冲祭祖的时候,在父母的坟前虔诚的献上一束松柏,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享福!中国文化正是通过清明等这些节日,把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联系起来,不仅在于感恩,在于缅怀,在于追思,还在于勉励自己不忘初心,铭记教导,好好做人做事,完成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从清明节看中国文化的圆融和博大

又是一年的清明,今年的清明有一个特殊安排:国家规定在清明节上午十时,全国一起向抗击病毒肺炎中牺牲的同志们表达敬意和哀悼,这是一个政府和社会的良知,值得点赞!一个民族,只有敬重英雄,学习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这是一个民族不断生机勃勃的内在支撑!

从清明节看中国文化的圆融和博大

愿所有故去的人能够安详欣慰,愿所有健在的人,不仅长寿,而且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利国利民,交出一份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答卷!

2020.04.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