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最后学了不慕荣利、洁身自爱的陶渊明隐于民间,无力补天的他要用他的笔来补地之陷、史之缺,存记真实的“家亡血史”,控诉“满纸荒唐言”的满清官修明史和东林党伪史! “个中谁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常被用来代指“明月”,此处又被朱慈炤拿来进一步隐喻“朱明”,这一句的真实含义是柳梦梅也就是我朱慈炤拾起了婵娟画像,为朱明存记真实的历史。 “团圆”又是通过中秋的圆月来借指明月——朱明 “春香”,杜丽娘的婢女,是春香发现的后花园,而后杜丽娘在后花园中演出了穿越生死的人鬼爱恋。《红楼梦》中“春”隐喻“朱明”,“天香暖香”是指黛玉,故而“春香”也是代指“朱明”。 “一别西风又一年”出自《牡丹亭》中第四十二出里的写柳梦梅怀念杜丽娘时的 〖訴衷情〗 砧聲又報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處?一鴈過淮樓。 天下事,鬢邊愁,付東流。 “砧聲又報一年秋”。朱慈炤用“一别西风又一年”引出「砧聲又報一年秋」的〖訴衷情〗,借此表达他因为中原沦陷的焦灼、因为朱明难复的哀愁。 朱慈炤借《梅花观怀古》中生死不渝的爱恋来隐喻他对朱明家国始终不变的怀念和守望。因为反清复明尚未成功,所以朱慈炤是以柳梦梅怀念杜丽娘的“一别西风又一年”结束此诗,而不是《牡丹亭》中柳梦梅和丽娘结为夫妻终成眷属作结,这是为了表达他希望朱明能够像杜丽娘一样起死回生,与他们这些等了一年又一年的柳梦梅——明遗民们团圆的美好心愿。】 宝琴的最后这两首压底的怀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取自戏曲! 这是为何?这是为了将这两首区别于前八首,前八首暗喻的是已经定格的过去,而最后这两首隐喻的是正在演进中的现在,所以不用真实的历史典故,而用了创作出来的戏曲。 尤其是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更是寓意深刻。《梅花观怀古》出自是明代戏曲《牡丹亭》。请回顾前面解密过的《红楼梦》中的最大谜团——慧绣璎珞,“慧娘”仿的是唐宋元明名家,无清,至明止,为的是点出慧娘实为明朝人,同样宝琴的怀古诗即悼念前朝诗最后以明朝的虚构戏曲作结,也是为了呼应一开篇的《赤壁怀古》,以“赤”朱始,以明代戏曲终,再次强调宝琴的怀古是为悼怀朱明!而接下来的第五十二回里宝琴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更是将此主题揭示得再清楚不过。 怪不得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虽然身为东林党同党的李纨张嫣和本是东林党钱谦益门徒的探春郑成功是一定会支持东林党派的周后的, 但宝琴的这最后两首诗表达的是反清复明,这是民族大义而非党派之争,所以李纨和探春一反常态支持黛玉反对宝钗要求保留这两首诗,因为他们支持的宝钗只是东林党的周后而已,对代表后金满清的宝钗他们还是要抵制的。 而且朱慈炤还借李纨之口将后两首诗的人物与“关夫子”等同并论。关羽因为忠孝勇武而被民间神化,被尊称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而清顺治更是于顺治九年(即1652年)把关羽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这就是关羽被称为“关夫子”的来历。李纨的一番大议论就是朱慈炤告诉世人:这顽强抗争的“小红”和忠诚不渝的“柳梦梅” 的忠义勇武可比武圣关夫子! 《怀古绝句》的怀古二字明点出这十首诗的悼怀前朝的寓意,而第一首《赤壁怀古》和最后以明朝戏曲作结的安排更是将十首怀古诗的悼怀朱明的主题点化了出来。 宝琴的这十首诗的秘密不在谜底,只在这诗中。但由于这十首怀古诗的主题暴露得比较明显,为了能够保留这十首悼明反清的怀古诗,朱慈炤一面是采用了明褒暗贬的反讽手法,一面是运用声东击西之计,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不重要的所谓谜题上,从而降低了危险。 正因为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不重要,所以朱慈炤最后用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就轻轻略过、不再提起,所谓的谜语不过是为了遮掩这十首怀古诗的过于明显的悼明反清的幌子罢了。 (待续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