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四地闲夫 2020-04-06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建安二十五年

四百年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早已名存实亡,此时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打着“天命在吾吴为周文王”的曹孟德已即将走入尾声,同时“天命”之时也即将瓜熟蒂落,但是之前曹孟德还有那么一点雅意不愿“慕虚名而处实祸”,然正月变驾鹤西游。到了二月其子曹子桓(曹丕)颇不接待的摘下了“天命”的果实正大位,不料路人皆知后,恰值“荆州事件”余波未了,碧眼儿孙仲谋乐的不顾一切,竟然像曹魏政权亮剑,北取襄阳东屯历阳,一时间风波骤起,一片声讨,魏文帝岂可作罢,命曹仁袭击襄阳,曹休震慑淮海,更亲临南征。岂料当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碧眼儿色厉内荏,几乎一溃而散大江上下顿时风声鹤唳,东吴岌岌可危,此时他拿出了看家之本领:求和。

建安二十二年魏武帝鞭指濡须(芜湖),孙仲谋眼见兵临城下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求和。未至两年建安二十四年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孙仲谋便在吕蒙的亲手构建的“关羽威胁论”阴影下发动了奇袭关羽的“阴招”,谁料想魏主东施效颦,欲亲率六军预再跨江与仲谋会猎。

彼时曹孟德定汉中,以为既得陇便望蜀。然而此时二十四年,孙吴已失而复得夺取了荆州,犹念念不忘“长江全线“。委心腹周泰据汉中太守,欲再夺蜀地。

且此时关羽丧命,陆伯言进军夷道欲使三峡与蜀共有。

戎马一生之刘玄德,趁曹子桓篡汉政局人心不稳之际,欲发动北伐。纵然得意,然关云长之前车之鉴,恐再上演丢掉腹地。于是摆其案前便有两样选择:

1、 留足够之兵防范陆伯言东至永安(白帝城),则北伐兵力不足。

2、 若倾国出秦岭北取曹魏光复汉室,则恐蜀汉丢失。

由此孙仲谋笃定,与蜀决绝而事魏,尤为可知已。然刘玄德若不施以颜色夺回三峡,蜀汉必定两线作战,光复大汉之梦便难以实现,加之情同手足之义弟关羽身死异地,可见刘玄德之心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东吴名士

自赤壁之战以来东吴名士鲁肃提出借刘备荆襄之地已联刘抗曹,不得不说高瞻远瞩,然而到了建安十四年,昔日的吴下阿蒙吕子明,便时常在孙权耳旁或庙堂之上提出“关羽威胁论”来鼓动东吴杀掉关羽夺回荆州。

我读史书至此,不得不感念吕子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想当年曹军挥鞭荆襄却止步于关羽勇猛韬略,不敢越前半步变相的保住了东吴西线战场,而使得曹操四越巢湖而不得,遗憾终生含恨而亡。其后吕蒙执柄,表面联刘抗曹其实质驱赶关羽夺回荆襄,西至永安北至襄阳。永安(白帝城)为蜀中门户自秦以来便是兵家守蜀地之必守之地,直至后期诸葛亮治蜀将永安郡设立为重要兵营不亚于汉中之重要,由此东吴若西至永安刘备岂可容他卧榻鼾睡,必发兵讨伐。襄阳乃曹孟德之要地若拿下襄阳南阳、洛阳变顷刻丢失,所以岂容他人裹挟,由此可见吕蒙之计若实施,则必定悬东吴于两线作战,全剧长江,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东吴便要分兵多处固守长江全线。报应不爽后期夷陵之后濡须口、建业 、荆襄、三峡、永安,都拉响了警报东吴险些遭遇多线作战,要不是一场瘟疫救了孙权恐怕那个“乐不思蜀”的刘禅就变成了碧眼儿孙仲谋,由此可见鲁子敬联刘抗曹方为大略。

不得已为之

昭烈皇帝,刘备自赤壁以来凤凰涅槃一路走运不但有了根据地还有了关、张、马、黄、赵为其杀敌,更有诸葛亮为其图谋远虑,庞统、法正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待时机一到变可成光武之机重整河山永载史册。然自汉中一战、襄樊用兵,盛极必衰关羽毁誉身亡,庞统、法正相继离世、老将黄忠病故,须臾间大厦将倾一木难撑。就在刘备即将东征之际,张飞不顾刘备劝阻怒打小吏,命丧其手,感叹刘备当时之心情不亚于发怒兵之定论,孙子兵法说:主不可兴怒兵。于是这为后续的头脑混沌埋了种子。

此时就剩下魏延北守汉中要地以防曹魏趁乱袭击,不可分身,赵云由于反对刘备用兵伐吴被搁置。马超羁旅人生即将走入终点于章武二年病逝,此时已无力东征,由此可见蜀军中已无大将,不得不说刘备剑走偏锋,不得已而为之。

在以上境况之下刘玄德已韩昭烈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拉开了帷幕,他的第一站就是白帝城,不知道刘备站在白帝城作何感想,遥想当年再看如今三军高呼,虽然年近迟暮,老骥伏枥,胸中豪气必定犹存。

此时为章武元年秋七月,历史总是这么巧合,战败之时刘备仓皇一路跌跌宕的所到终点也是白帝城,不知道那个时候他英雄之志是否还在。

决战帷幕

在刘备出兵之际长江沿线,陆逊已占据巫峡扼守三峡一线,与此同时诸葛瑾、朱然守江陵,而孙权早在刘备称帝之前已将都城由公安升至鄂州并建都武昌,由此三处防线可阻挡刘备。

三峡乃巫峡、瞿塘峡、西陵峡,长江经此三处而至秭归,全长不到二百公里,然后海拔落差一千五百米逆流而上实为艰难,两岸如郦道元所言:重岩叠嶂,遮星蔽日,实为神功鬼斧之天堑,足可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春秋以来,向为巴蜀屏障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巫峡地势拍摄于2017年)

今人坐船逆流而上尚需两日,何况古人徒步加之水运物资。但是顺流而下诚如李太白所言:千里江陵一日还。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自巫山县到秭归今人步行道路与时间

章武元年秋刘备在这里发动了第一次战役,以冯习、吴班为前锋,水陆出击。不知道是不是刘备顺流而下占据优势,其锋不可当一路势如破竹把早已再次固若金汤的吴军扫荡殆尽,使其一路溃退兵锋直指夷陵,吴军瞬时全线几乎崩溃,慌忙之余孙权故伎重演,慌忙求和。然而正值上风之时的刘备那会就此收手,只顾宜将剩勇追穷寇,到章武二年正月刘备兵屯秭归(今天的长江三峡大坝)。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今天的秭归地势图

于此同时不知当年刘备是否“统战工作”在战前就已展开还是关羽镇守武陵之时民族政策搞得优良,武陵五溪蛮应声叛吴归了皇叔以为正统,这无疑相当于在东吴背后插了一把刀子,大有席卷整个荆州之望。

至此,不知刘玄德是否知晓自己的红利即将用完,他飞跃三峡一路决胜千里有如下优势:

1、 三峡地势险峻落差之大水流顺势而下一泻千里有压倒之优势,因此蜀军水陆作战就有了优势。

2、 三峡两岸地势崎岖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在此基础上长期已陆军为优势的蜀军就有了擅长的方式,但做为长期已舟船为生的吴人就丢掉了最擅长技能,因此陆地作战也就不言而喻的输给了蜀军。

3、 吴人远道逆江而行粮草补给定不充分同时战略补给也是相对较慢,陆路行军相对时间较长,而对于刘备则顺江东西补给时间相对及时。

4、 整个三峡的宽度出了巫峡窄处平均200米,宽处巴东地区在千米左右排兵布阵对于逆流而来的陆逊及时早做准备也无计可施,倘若刘备已陆军优势绕过布放迂回至背部加之顺流而下必定对吴军构成严重威胁。

汉末三国之夷陵战役(上)

5、 据当地气象条件和雨季的数据看七月至十月为多雨季,三峡水域必定水流加剧顺江之态就更为明显。

6、 两岸长期居住土族对于刘备集团善于统战的优势也尤为重要,也为蜀汉军队补充了资源,同时马良联络武陵郡诱导五溪蛮叛乱颠覆阵阵脚。

基于以上六点刘备必胜,而对于远道而来之陆伯言第一阶段无任何优势可言。

(待续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