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讲 中暑 暑秽 湿热病辨治概述(1)

 als的图书 2020-04-06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暑热邪气夹湿侵犯肺卫、犯表,由于它是热邪夹湿,所以呢就有湿的表现。伤寒侵犯体表,是寒邪主收引,导致腠理闭塞,热邪侵犯体表,导致腠理开泄。

湿邪侵犯体表,是一种特殊类型,它肯定不会腠理闭塞,不是寒邪,因为有暑热,它腠理是开泄的,但是呢它体表气机不通,原因是因为有湿。湿可以把毛孔给阻塞,就像涂了一层油一样。有些人看皮肤病,痤疮这一类的,我说呀,你少抹点化妆品,抹得那么老厚,连眨巴眼睛都不敢,一眨眼就掉渣,那皮肤还能呼吸吗?那肯定要得皮肤病,那营养状态不会好。那湿邪就这么个特点,它虽然不主收引,但是它粘腻,可以堵塞毛孔,可以导致体表的阳气不通,所以出现恶寒发热,有寒热的症状,湿热邪气上蒸,热蒸湿动,湿浊上蒙,可以出现头晕,头脑昏闷不清。湿热阻肺,肺气的宣发肃降失常,气逆而咳,可以出现咳。

如果以寒热症状为主,咳不明显,叫“冒暑”,如果以咳为主证,就叫“暑咳”,呼吸道的症状特别突出。舌苔腻,但是不厚,是薄腻,因为湿邪在表,里湿不盛,脉濡或者濡数。濡脉的特点,(黑板演示:浮细而软,濡=软)濡就是软的意思,这个濡就当软讲,也可以读软的音。为什么软?因为有湿,湿邪弥漫在人体,它充塞在皮肤、肌肉之间。这个血脉呀和皮肤肌肉之间有一层湿笼罩着,所以我们手按上去之后呢,有一种虚软的感觉,不如正常的一摸弹指非常有力,是中间有湿。由于湿邪阻滞气机,挤压了脉道,所以脉软偏细,但是不是真正的细脉,这软也不等于弱,这个濡脉的表现:懒洋洋的,就象夏天人没精神一样,懒洋洋的,缓怠无力,但是又到不了虚的程度,它和它这个人的表现是相似的。

治疗:清暑涤热,或者是清涤暑热,化湿宣肺,以暑热为主,所以要清,同时又有湿,要化湿浊,暑热和湿浊解除了,肺气自然就宣了。

方剂:滑石、生甘草——六一散,清暑热,利暑湿,它是通过利小便而导湿热下行,热邪从小便而去。通草通利三焦水道,配合着滑石、甘草利湿,青蒿、连翘寒凉,轻扬宣透。青蒿是微苦寒、芳香,芳香能够化湿,轻扬能够透表,连翘微苦寒,轻扬宣透,这两个药呢轻扬宣透,祛除在表之热,还能兼化在表之湿。白茯苓健脾利湿,脾的运化功能恢复了,湿邪就更容易去,所以祛湿必加健脾药。白扁豆和胃、和中,扁豆、茯苓调和脾胃,增强化湿的力量。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这个方剂呀叫做“雷氏清凉涤暑法”,来自于《时病论》,雷少逸的《时病论》它没有方名,都叫法,它这法实际上就是方,而且它的用量,大家看啊,滑石三钱,甘草八分,通草一钱,青蒿一钱半,扁豆一钱,连翘三钱,白茯苓三钱,西瓜翠衣一片,量很轻。《时病论》这本书里面所有的药物用量都特别轻。一个他是浙江人,南方,南方人的体质和北方人不一样。再一个他的用药习惯就轻。我们临床使用,这个剂量不够,可以加,加一倍也不大。如果说热重,可以加银花,增强透热化湿的力量。如果湿重,可以加化湿的药,比如说加点佩兰。如果咳重,特别是咳重的情况下,要加宣降肺气的药,降肺气,比如说杏仁、枇杷叶,枇杷叶要炙,去毛,要不然哪容易引起咳嗽,容易呛,用杏仁、炙枇杷叶降肺气。还可以加前胡宣肺,没有痰的情况下就宣降肺气就可以了。如果病人有痰了,既有咳又有嗽,可以加化痰药,瓜蒌皮、浙贝母。因为这个病啊不重,所以用药啊也偏轻。

这两个(寒邪束表和暑热夹湿)证候怎么鉴别?都有表证,怎么鉴别?表证和表证不一样(寒邪束表,暑湿内蕴跟这种类型暑热夹湿,侵袭肺卫),上面这个证是寒邪束表,内有暑热,它是因为感受了寒,腠理一下闭塞,把暑湿给卷在里边了,出不来,所以要散寒解表,用香薷。

下边这个证型,是暑湿在表,它不是寒,是湿热,所以要清凉芳化透表,那不能用香薷,用青蒿、连翘或者加银花。这是它俩的区别。

暑病的再一种类型叫中暑,中暑包括暑厥,中暑和中风这个“中”字是一个意思,是暑邪卒中人体,它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在烈日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或者是行走。夏天人在高温下工作,或者走路时间很长。由于人一直暴露在高热的环境下,再缺水,就特别容易中暑。如果说不是夏天,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这种病变也可以发生,比如说炼钢厂炉前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老出大汗,也可以出现这个病。总归,它的发生是在高温环境下。

临床表现:卒然昏倒,不醒(省)人事,喉间痰鸣,高热(口渴)气急喘促,舌红苔黄,脉滑数或者是沉伏。轻则滑数脉,重则沉伏脉。

病人有没有高热?发烧不发烧?不发热就不是温病,中暑有高热,还可以有口渴。

这些临床表现是怎么发生的?因为暑邪卒中人体,人体要驱逐暑邪啊,正邪相争,就出现高热。暑热伤津可以出现口渴。为什么他突然昏倒了?这个不是痰热蒙蔽心包,和咱们前面讲的不一样,风温、春温、暑温都可以出现痰热蒙蔽心包证,那个是由于营热阴伤,热邪灼液成痰。这个昏倒是痰蒙心包,但是和它(们)的机理不一样,这个病来得很突然。风温、春温、暑温的痰热蒙蔽心包,它(们)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逐渐陷入昏迷。这种病人突然就昏倒了。那么暑邪再盛,它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把津液都熬成痰,把心包蒙蔽呀!所以它这个痰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呀别说它是痰热蒙蔽心包,它是痰蒙心包,痰怎么形成的呢?由于暑热卒然的进入人体,口鼻而入,导致肺气不宣,大量的暑热进来,闭塞在肺,肺气的宣降失常,气机不通。气机闭塞了,津液就不能敷布,肺里面的津液不能正常地向周身敷布,凝住了,津液凝住不就是痰吗?蒙蔽了心包,所以突然神昏。这种病人清醒过来之后就没事了,它不像痰热蒙蔽心包,还有营阴伤,这种病人并不见得伤营阴。痰的形成,不是灼液成痰,是由于气机闭塞,津液不能敷布凝聚而成痰,你把它散开就行了,这个病好治。他昏迷的原因是痰蒙心包。

(黑板演示:气郁— 津液不布 —凝聚成痰。)

为什么喘、呼吸急促?肺气闭塞呀,邪热壅滞在肺,肺的宣降失常,上逆而喘,因为它有痰凝聚在肺,所以喉间呼噜呼噜有痰声。

脉滑数,因为它热重嘛。或者是如果痰凝聚得特别严重,热郁痰凝聚特别严重,闭塞了气机,堵塞了气血的通路,脉也可以沉伏不出,但是这种病人脉并没有绝,脉没有断绝啊,他不是微细欲绝,就是非常的沉,按的时候推筋着骨,才能摸到,是由于气机闭塞,热闭塞了气机,再加上痰阻滞气机,所以脉沉。

如果中暑的病人再有四肢厥逆,这叫“暑厥”,名称是两个,“中暑”、“暑厥”,实际上暑厥就是中暑的病人又见四肢厥逆,不见四肢厥逆叫中暑,四肢厥逆叫暑厥,就是中暑合并休克。

治法是一样的,应该怎么治疗?(图形演示:15:38)中暑和暑厥的治法一样,芳香开窍,宣通气机。芳香开窍,因为他突然昏倒了,要用芳香的药来开心包之闭,窍闭的原因,是因为痰凝,痰凝的原因是因为气滞,气机不通,所以必须要宣通气机。

方药:用什么方?苏合香丸、至宝丹。治疗啊要把气给它散开,把痰散开,就是把津液给它散开,痰就化开了。张凤逵在《伤暑全书》里边说,用辛温发散药。雷少逸在《时病论》里边就提出来用苏合香丸。那么重的热,为什么用苏合香丸?苏合香丸是芳香开窍的药,但是它属于“温开”,它和“三宝”不一样,至宝丹属于“三宝”之一,它是“凉开”,因为它是用寒凉药。苏合香丸呢?是大量的辛温芳香的药,它们都有开窍的作用,但是一个是用凉,通过清热豁痰来开窍,一个是通过它的辛温芳香宣通气机,散湿开郁,化痰开窍。中暑的病人高热为什么用辛温?我觉得他们提得很有道理,因为他里边津液代谢发生障碍,气机闭塞,非用芳香发散不能散,灌服苏合香丸,清醒之后再用清涤暑热的药,如果骤然的用凉(药),本来他那个津液凝聚是由于气机凝滞,突然大凉的药下去,把那痰给冻住了,化不开了。如果你害怕,这么重的热,用苏合香丸这么温的药,害怕,不敢用,那好,藿香正气散敢用吧?用藿香正气水,水比散、比丸还好,就用藿香正气水,最方便。

如果热特别重,体温特别高,退不下来,用至宝丹可以,至宝丹也芳香开窍,偏于寒凉,但是它不像安宫牛黄丸、紫雪那么凉,它凉性要小,它还是偏凉而芳香开窍,这俩药可以用。安宫牛黄丸绝不能用,有人主张用安宫牛黄丸,这个不对,不行,太凉,暑热凝聚在肺,气机闭塞,津液闭塞,要散,安宫牛黄丸、紫雪不散,至宝丹和苏合香丸有发散的作用,宣通气机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用通关散擤鼻,是用细辛、皂角各等分研末,这个药一般的医生过去都常备,细辛、皂角都是辛温走窜的药,走窜的作用都非常强,把它研成末,拿纸拈沾一点往鼻子里一捅,马上就打喷嚏,这个喷嚏是接二连三,通过打喷嚏就可以宣气机,通阳气,它是个苏醒剂,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所以叫通关。这作用非常强啊,因为学中药的时候我尝试过,老师拿了标本,把那皂角搁那了,说这皂角啊可以取嚏,我就不信,我就捏了一点,往鼻子里试一试,这一堂课,连鼻涕带眼泪,整一堂课,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把同学都搅和得都笑,也没法上课了,特别厉害啊。细辛、皂角研末,拿纸拈一沾,往鼻子一捅,马上喷嚏是一个接一个。因为打喷嚏可以使阳气通啊,可以醒神,这是外用。

第三个类型叫“暑秽”,暑秽实际上就是中暑,不过呢,中暑所中的是暑热,而暑秽呢中的是暑湿,所以它名字不一样,暑湿秽浊之气,卒中人体,就叫暑秽。你要到西医那都叫中暑,不加区别。这个(病)呀还有好多名称,它还叫“龌龊”,龌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脏的意思,肮脏。感受了自然界秽浊肮脏的邪气,南方也叫发痧,因为你一刮就能刮出痧来,也叫发痧。这个病名来自雷少逸的《时病论》,雷少逸说呀,偏于暑热的叫暑秽,偏于湿重的叫湿秽,名字挺多,总而言之咱们就掌握这么一个特点,它的特点就是感受了暑湿秽浊之气,还不仅是暑湿,湿本身就是重浊粘腻的邪气,为什么还叫它龌龊呢?因为夏天气温很高,炎热多雨,由于长期的闷热,自然界各种微生物的滋生,还有那些个肮脏的气,你比如说粪坑,在农村,那粪坑也发酵,咕噜咕噜冒泡,那个秽浊的气味也容易起来,所以有些人就是,你比如说上厕所出来,咚,倒那儿了,这就叫龌龊,感受秽浊之气。在农村迷信的说法,过去我们北方叫“撞客”,南方呢叫“客忤”,突然昏倒,昏闷无声,迷信的说法,就是撞着鬼了,或者撞着黄大仙了,实际上呢是感受了湿热秽浊、龌龊之气。

它的临床表现:头痛而胀,胸脘痞闷,烦躁呕恶,身热有汗,甚则神昏耳聋,舌苔黄腻,脉濡数。为什么身热呢?因为它有外邪,卒然的感受了外邪,正邪相争,所以发热,因为它热蒸湿动,所以有汗。热邪在哪儿呢?并不在表,热邪入里,进入到肺,甚至于到心包,它不是在表,所以它不是表闭,他有汗。湿热上蒸,上蒙清窍,就头晕、头胀、头痛,清窍不利。湿邪阻滞气机,就胸脘痞闷。胃气不降,恶心、呕吐。热扰心神,就烦躁。湿浊上蒙,清窍不利,堵塞在耳窍,就可以聋啊。再严重了,浊气蒙蔽了心包就可以出现神昏,但是这种神昏不会太严重,是意识朦胧状态,因为它不是痰,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它是秽浊之气,所以舌苔腻,因为有热,所以黄。湿热病,所以脉濡数。

治疗:芳香辟秽,化湿涤浊,就是用芳香的药,化湿的药,来去掉这个秽浊的湿气。常用方剂呀,藿香正气散,因为现在有藿香正气水,有水剂,直接喝就行,不用汤药。

这种病来得很快,解得也很快,所以当时藿香正气水一支,灌进去就行了。如果昏迷不醒,神昏了,可以用通关散。皂角、细辛各等份,研成末。要实在来不及,没有这个通关散,从药斗子里面拿点皂角,拿手一捏,往他鼻子上一塞就行,肯定有效,马上就打喷嚏,是取嚏开窍通关。还可以用玉枢丹,玉枢丹就是咱们常说的紫金锭,锭子药。紫金锭掰下一小块来,用水把它化开,灌进去,也行。芳香辟秽,清热解毒,很简单。总归,大家掌握这个病实际上就是中暑,但是因为它湿重,有秽浊之气,所以另立暑秽之名。中暑和暑秽都发生在夏天,中暑是暑热,暑秽是暑湿,都可以用藿香正气水,重则用芳香开窍的药,苏合香丸或者是至宝丹,轻的藿香正气就可以了。

关于暑病啊我们就介绍这几个,刚才讲的这几个,冒暑实际上就是夏天的感冒,或者是气管炎;中暑、暑秽,就是夏天感受暑热或者暑湿邪气;暑厥就是中暑而又四肢厥冷。它们不是暑温,来得急去得也快。当然哪,中暑严重也可以死人,但是一般的情况下不至于,如果治疗得及时,苏醒得也很快。特别(要)掌握中暑不是痰热蒙蔽心包,一定要把它分开,有的人这么解释,这个不对,它不是热邪灼液成痰,是由于气机闭塞而津液凝聚,你一发散,津液环流了,它就清醒了。因为夏天气候炎热,又潮湿,所以病种很多,暑温病,除了它之外,咱们又介绍了这么几个暑病,这几个千万不要和暑温混在一起,要分开。

前面我们讲了三个大病,风温、春温、暑温。风温、春温都属于温热病,暑温也以温热为主,有的时候它还夹湿,可以说呀,风温是新感温病的代表,春温是伏气温病的代表,两个大病,暑温呢虽然是新感,但是初起可以不见表证,它也是一类病的代表。

湿热病辨治概述

下面我们讲第四个病——湿温。湿温是湿热病的代表,又是一个特殊的病种了,它和风温、春温、暑温都不一样,它初起以湿邪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各种变化,它既可以由湿重于热向湿热并重,再进一步发展变成热重于湿,向这个从阳化燥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耗伤阳气,转化成寒湿病,都可以出现。它的治疗方法和温热病差别很大,你别看它属于湿热病,也属于温病的范围,因为它是湿为主,所以治疗呢重点在于祛湿,它的治疗比较特殊。

湿温病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呢也比较混乱,大家不容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概念,所以在讲它之前哪,咱们合起来把这个湿热病先给大家捋一捋,理理这个线索,它是怎么造成的?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湿热病一般有什么临床表现?怎么传变?治疗用什么法?

湿温病虽然它也是一个病,但是它涉及的方剂比较多,而且这每个方剂之间药物都差不多,有的就是一、两味药之差,为什么?现在咱们先提纲挈领地给大家把这个问题先交待一下,交待一下之后再继续讲湿温病,你就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咱们(把它)叫做概述吧。在讲湿温病之前,先把湿热病的辨治概述一下。

(图形演示31:48)

湿热病

     暑温(暑湿)

     湿温

     伏暑

     暑热疫

前面咱们提过,湿热病是一大类,它不是一个病,它包括暑温(暑温里面的暑湿病)、湿温、伏暑、湿热疫。

这四类病有什么区别?

暑湿病,发生于夏季,以暑热为主夹湿邪。它的临床表现是热重于湿。

湿温病,发生在夏末秋初,就是长夏季节,它初起是以湿为主,热蕴湿中,热象不显,逐步发展既可以形成湿热并重,再发展热重于湿,化燥,向温热病转化,也可以向寒湿转化,转化成寒湿就不是温病了,这是它的发展趋势。

伏暑,是秋、冬季节发作的暑病,严格地说是暑湿病,就是说呀,体内有暑湿,一发病就是暑湿很重的表现,但是呢它发生在秋后,深秋或者冬天,这个季节根本就没有暑湿,可是它完全是一派暑湿的表现,怎么解释?古人就认为是长夏季节或者是夏天感受了暑湿邪气,伏在体内,至秋、冬而发,它的特点类似于暑湿,是湿热并重或者热重于湿,热偏重。

湿热疫,是外感湿热疫疠邪气,从性质上说还是湿热,但是它传染性很强,能够造成流行,所以叫疫。

总体来说呀,湿热病(就)这么几类。这是咱们讲的湿热病辨治的概述,是把这几种综合起来概述,都包括在内,不光是讲一个湿温。把这个给大家介绍完了以后再讲湿温,我想,大家概念也好,理解也好,都能更清楚一点。这是它包括的病种。

1.病因

第1,病因:外感湿热邪气。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伏暑、暑温、湿温不是一个病,为什么说它们证本一源呢?就是病因是一样的,都是湿热邪气,虽然湿和热它有所偏重,但是都是湿热,所以证本一源。从邪气来讲,是湿热两种,至于谁偏重,我们先不管,就是湿热邪气,外感病嘛,是外感的。

那么为什么会外感?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感受湿热邪气?不一定。这和人体的体质有关,平时脾胃功能不好,水谷运化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外感湿邪,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呀。它运化的能力就不好,内湿很容易招致外湿,所以吴鞠通说“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内外合邪发病。平素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就是湿盛体质,它更容易招致湿邪。因为别人有点湿邪化掉了,可以不得病。他化不掉,内外相引。简单地说,吴鞠通这么讲,“内蕴水谷,外干时令”,就把这句话(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再浓缩一下。体内蕴藏着水谷之湿,又感受时令之湿,就特别容易发病。这就是讲发病病因是湿热,但是和体质关系密切。

也有的人初起并没有热的表现,就是湿,也可以说他就感受的是湿邪,由湿而蕴热。感受的就是湿邪,但是湿邪侵犯人体以后,气机不通,郁而化热,湿中生热,热由湿生,由湿而蕴热,热从湿中生出来,也可以发生湿热病。开始没有热的表现,完全是一派水湿过剩,但逐渐逐渐地就出现热了,什么原因呢?湿中蕴热,热因湿生,这是它的病因。

2.特点

第2个问题,特点。特点哪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季节性强

第①季节性强。它主要多发于长夏季节,就是夏末秋初,因为这个时节气温很高,虽然夏天过去了,末尾了,但是温度仍然很高,而且降雨量多,自然界湿气弥漫,古人叫“湿热氤氲”,“氤氲”哪就是阴阳气互相蒸化的意思,阴精阳气互相裹结。湿热氤氲哪就是湿和热裹结在一起,湿热裹结的表现。湿是什么性质?热是什么性质?湿是阴邪,热是阳邪。叶天士说呀,“湿乃重浊之邪,热为熏蒸之气”,这句话说得挺好,那就是说,湿邪有形,重浊粘腻;热邪无形,蒸腾发散。这么两种邪气混合到一块儿发病。那其它季节有湿没热,有热没湿,很不容易搅在一起。当然夏天可以有,但是这里不包括了暑湿病吗?所以除了夏天和夏末秋初之外,其它季节没有,因为秋冬没有湿热邪气,所以发这种病就叫伏暑啊。所以说它多发于长夏,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季节具备了湿和热两种条件。这是第①个特点。

②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周身,阻滞气机,水液代谢障碍。

第②个特点。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周身(向周身弥漫),阻滞气机,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这和热邪不一样,脾主运化水湿,那么如果水湿过剩了,反过来就困脾。所以湿热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湿浊困脾,脾不健运,脾本身并没有病,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病,是因为外来的湿邪过剩,脾不能运化了,超过了它的能力。脾只能运化正常的水湿,外界水湿过多,加重了它的负担,它不仅运化不走,反而把它困住了,它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了,连正常的水湿也不能运化了。所以湿热病不管是初起,还是中期还是到后期,始终以脾胃为中心。就是自始至终都有脾胃症状。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胃不降浊就上逆,恶心、呕吐;脾不升清,水液不能运化,下注大肠就大便溏泄。始终有这个表现,这叫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周身),同时呢,这个邪气的特点,湿是重浊之邪,热为熏蒸之气,热和湿裹结在一起,热肯定要蒸湿,热蒸则湿动,热一蒸,湿就动,它就向周身弥漫,向上可以到头,向下可以到脚,它的特点:中心在脾胃,向上、向下弥漫,就出现湿热弥漫三焦的表现。由于湿热弥漫在周身,周身的气机就不通,湿为有形之邪啊,它容易阻滞气机,导致人体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气机不利,堵住了。由于气不通,就导致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气不能推动水液运行了,水液可以出现在各个部位,可以出现小便不利,也可以出现小便不通,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周身,阻滞气机,导致水液代谢障碍。

③出现矛盾症状

第③个特点,出现矛盾症状:(图形演示45:02)身热不扬;身热面不红反淡黄;身热脉不数反迟缓;身热口不渴或喜热饮;身热不烦躁反呆痴;身热大便数日不下但不燥结;身热舌苔白腻。等等吧,有这一系列的表现。

说它是湿和热两种邪气,身热而不扬,体温很高,皮肤表面刚一接触并不灼手,反凉,这有热的表现吗?矛盾不矛盾?身热,体温高,应该面红吧?他面不仅不红,反而淡黄,是湿阻气机,气血不通,不能上荣于面,面部反而缺血。体温高,脉不仅不数,反而迟缓,比正常跳动还慢、还软,湿阻气机,气血不通畅。口不渴,体温40℃,不喝水,或者喝,喜少量的热饮,那也不会多。发热的病人应该烦躁,他不仅不烦躁,反而发傻,叫秋傻子嘛,发呆,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甚至于半昏迷状态。大便可以数日不下,七、八天、十来天不下,但是一旦下来之后,并不燥结,而是溏,是溏便,就是下不来,溏滞不爽——湿阻气机。有热,舌苔应该黄,它不黄,白腻苔。这一系列表现,很矛盾,就是说呀,它临床上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不符合,和热不相符,所以它矛盾。

有的同志说呀,你这种说法不对,这种症状并不矛盾,为什么?湿和热就是两种邪气,湿是阴邪,热是阳邪,湿邪裹住了热,热就发越不出来,所以它就应该出现这种症状,这种说法是对的。你从本质上来说,矛盾吗?不矛盾。但是从临床反应来看,我们觉得,它和热不相符,不相符的原因,是因为热蕴湿中,不管怎么说吧,它有这一系列的表现,突出的湿,热不显。

④病程长,缠绵难愈

第④个,很简单,病程长,缠绵难愈。因为湿邪粘腻,难以速除,它不像寒邪,一汗可散,也不像热邪,一清可解,它很粘,很不容易去掉。所以它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病程很长,治湿要有耐心。

湿热病啊,不管是暑温、湿温、伏暑、湿热疫,基本上(都)这个个特点,这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关于它的临床表现和治法,咱们下节课再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