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和合”教育研究,打造“和合”高效课堂

 和善书屋 2020-04-07


2002年,赣榆县首家民办学校诞生了。学校的创建者送给她一个平淡无奇却又意蕴深厚的名字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在这汉语言一统天下的土地上,取了一个外国语的名字,这本身就含有兼容并包、贯通中西、共存共处的和合思想。外语教学上的强化,外籍教师的引入,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冲突、渗透、融合,这正契合了和合文化的精神。一所学校成立了,一批教育精英汇聚而来,一个优秀的群体形成了,必然伴生着具有这个群体特征的文化理念。带着和而不同的鲜明特征而诞生的外国语学校,自然选择了含有和而不同思想的和合文化。这一带有显著的传统基因的文化理念被一所新生的现代学校确定为主题文化。要建设学校主体文化,提升学校内涵素质,开展“和合”教育研究已成必然。

   一、和合的办学理念

   学校初创,就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这一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和合文化的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地为人的服务。和谐发展,就是要构成发展的各个元素和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的发展,就是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发展,更重要地必须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目的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是通过学校的建设和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即学校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和谐,学校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追求就是和谐。

   二、多元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人才。在和合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元教育思想,就是多元的培养人才和人才的多元发展。多元的培养人才是指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的方式来培养人,而不是形式单一,模式统一的去培养人。人才的多元发展,是指我们培养对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地发展自己的特长使之在某些领域里具有某些特殊的才能。

   三、 融合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行为准则。把融合的概念列入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师生能够把构成教学的各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各要素不会产生制约,而是和谐的统一为一体,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诸如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课内与课外、教书与育人的融合等等。

   四、平衡的教育理论。

   平衡的过程,就是不同的教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趋向统一的过程,平衡的目的,就是确保这个趋同的过程是稳定的、和谐的、节奏优美的。它能有效地防止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非此即彼的极端行为。在诸多的教育平衡中,宏观的有教育与教学的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继承与发展的平衡、知识增长与身心发展的平衡等,而微观的则纷繁复杂,不胜枚举。平衡不是平均、不是对等,它仍然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任何时候,教学平衡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的,外部条件变化了,必然会导致此消彼长的现象发生,平衡就会被破坏,就要及时的做好相应的调整,使之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五、和生的教学理念。

   和生的实质就是创新,就是不同的人、事、物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促发而孕育出新事物和新生命。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停止,停止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消亡。所以说,学校生存的依赖是创新,学校发展的动力还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要有意识,有行动,有坚持。我们不仅要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不断创新,同时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能不断创新。

六、合作的教学模式(即“三和课堂)

“和合”教育就是教育者以为价值导向,以为途径和手段,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影响,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的和谐发展。

“和合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全过程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合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和合教育是协调、统一的教育,注重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对立因素和矛盾过程,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统筹兼顾,使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合教育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树立和生观,要与学校同荣辱共命运,确立为学校发展多奉献的意识;要树立和处观,我们共处一个环境,让我们每一个人温和、谦恭、善良、同情地对待他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共处,在温和的环境中求发展和而不同。师生平等,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道德判官,课堂主宰,师生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要树立和达观,达己达人,要在大环境下选择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中追求共同的目标,继而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要树立和爱观,博爱于世,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爱家庭、爱事业,以仁爱之心待人,求得人际间的和谐;

根据“和合文化”、“平衡原理”等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前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三和”高效课堂模式。具体模式是:

以“导学案”为纽带,以“自学”为前提,以“合作”为平台,以“点拨”为关键,以“检测”为抓手,以“运用”为目的,在“合格,合作,和生”的“三合”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打造“和合”高效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