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术》

 畸零之人 2020-04-07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chuàng cè悲痛)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xuè开玩笑)浪亵狎(xiè xiá轻慢,不庄重)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pò jù迫促;急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qī wǎng欺骗蒙蔽)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情志偏激的疾患,采用其他情志刺激给予纠正,往往可以收到针药不能得到的良效,本条讲的就是这种情志疗法的具体运用。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五个功能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悲、喜、恐、怒、思是人类的五种情志活动,又称五志,按其性质类型也分别归属于五脏:肝志为怒,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根据五行学说原理,五脏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而五脏情志方面的过度变化,也可以运用五行原理来加以制约调整。如悲忧之情多与肺有关,而怒属肝,肺金能制肝木,故肝怒太过,肺之悲怆凄恻之言可感而制之。同理,心火能制肺金,故肺悲太过,心之喜乐雅谑之言可娱而制之;肾水能制心火,故心喜太过,肾之恐吓胁迫之言可怖而制之;肝木能制脾土,故脾思太过,肝之欺骗侮辱之言可怒而制之;脾土能制肾水,故肾恐太过,脾之思虑向往之言可引而夺之。这种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张氏曾用之治愈不少难治之病,明代徐用诚在《玉机微义》中称赞此法说:“五志相胜之理,或音乐抵戏,甚至诡诈谲怪,诸法为治,应变亦已至矣。”就临床而言,有用某种情志刺激治疗多种情志病者,亦有一种情志病可用多种情志刺激而获愈者,故不必过于拘执,总以灵活机巧为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