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鉴赏】六畜兴旺,六畜是指什么呢?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4-07
六畜兴旺.mp3 来自西北大学博物馆 02:36
俗话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是中国古代的六种主要家畜,具体指牛、马、羊、猪、狗、鸡,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陪伴着我们跨越千年。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食来源,我们的祖先从新石器时代便开始了饲养、驯化动物之路。在河姆渡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家畜的遗骸。它们的肉为人类提供了热量、蛋白质、脂肪,这对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北大学博物馆馆藏陶制动物

        陶牛 北朝                                   陶马 元代

        陶羊 唐代                                   陶猪 汉代

        陶狗 汉代                                    陶鸡 汉代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岂惟养猪大作社,更卖宝剑添耕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知“六畜”与古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作用巨大。

不仅是重要的肉食资源,牛耕更是为古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耕牛资源的保护;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运输能力,尤其是作为战马,是军队的重要战斗力量;可以给人类提供肉食及奶制品,羊毛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衣物原料;是人类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在狩猎、看守家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为人类提供肉和蛋,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报时。

先秦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只有贵族可以祭祀或享用肉食,自然家畜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天子祭祀时所用的牲畜称为“太牢”,包括牛、羊、猪三样。诸侯、卿大夫祭祀时所用的牲畜称为“少牢”,有羊和猪两样。

在古代,家畜还是财富的象征。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古代的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陶制的“六畜”模型。这些模型表达了古人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同样享受荣华富贵的愿望,而我们借助它们也了解了古代的世俗生活。

参考文献:

1.袁靖:《中国动物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15年。

2.王仁湘:《味道中国 味中味:味蕾上的历史记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3.袁靖:《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第四纪研究》2010年第2期。


学术指导:陈理娟

文字、图片:张越

音频讲解:窦婉蜻

编辑:朱映颖

责编:刘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