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活环琏雕这一项玉雕技法,相信很多玉友都有很深的印象,简直是:酷炫! 这门手艺绝对堪称“看家本事”,难度指数,耐心指数,毅力指数简直爆表! 一句话:废料,废工,搞不好,废人... 有师傅说,这项技术不是有天赋与耐心就可以,体力不行精力不够的,还是算了... 编辑 玉雕中的环环相扣,我们称之为活环链雕,又叫链子活。 它是从圆雕技法中衍生出来的,它有单链、双链或多链,通常出现在炉、瓶、灯、塔、熏、片、锁、坠等上边。 既是器物的组成部分,又是器物的装饰手段,有如锦上添花。 编辑 最初活环技艺源于玉石的钻孔技术,后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套环工艺。 但是在乾隆老爷子的时候,玉器的活环链雕才达到巅峰。没办法,人有权有钱,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崇玉皇帝。 可以说乾隆时期的玉器,以精工细作名扬天下!用现在一个的词儿来说是“工匠精神”。 编辑 那时期的“乾隆工”有两门拒不外传的独特手艺——活环链雕和掐丝嵌金。 主要运用在玉器皿和玉摆件之上,据说只有能继承师父衣钵的徒弟才有资格学习与传承。 这就意味着,不是你想学就有人教的,还要看资历! 所以,链雕玉器在当时也属于皇家专用玉雕。后经明清两朝发展,链雕工艺愈加完善。 编辑 乾隆御宝《田黄三链章》 其实,整雕活环与镂空雕一样,难度巨大。 它最大的难点,在于取其材而不能离其体。 简而言之,首先确定好每节环的长度,以及环与环之间的空隙宽度,掏空空隙部分,磨圆棱角,掏空中间部分。 雕琢之时不容一丝错漏,要做到环环相扣、长短对等、方向一致,若损一圈一环,则前功尽弃。 编辑 往往一件高超的镂空活环作品的完成,要耗费数年刻苦细致的努力,整个创作过程,渗透着琢玉者呕心沥血的心法 如今,在籽料日益紧缺的大趋势下,带一两个活环的作品还是偶尔能见到的。但用整块大料做活环玉瓶,实属难得。 而且制作难度较高,消耗量大,没有多少购买者,只有极少的藏家关注。 编辑 才子佳人能工巧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果大家都不做,也许过五十年就只能在博物馆看见它们了。热爱传统文化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即将失传的艺术多一份关注。 那些致力于传承工艺的艺术家,更值得受到最高的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