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时间长河里的越剧老腔老调——《方玉娘祭塔》选段

 cxag 2020-04-07

越剧《方玉娘》又名《鸾凤八宝钗》《八宝鸾凤钗》《八宝钗》,传统戏。越剧《方玉娘》根据传统戏曲改编。写古代河南书生文子敬出门投亲不遇,流落街头,被梁员外收留进府,托舅兄王同为媒,将女儿素云许子敬为妻。子敬赴考,途中为救人急难,解囊相助,自己反去求辞官归家的方永。方永爱子敬文才,将女儿玉娘许配子敬。子敬考取解元后,携带玉娘回河南。子敬上京赶考,素云趁玉娘分娩时,欲害玉娘性命。幸亏舅公王同设法,将婴儿藏在小棺材内丢在路旁,被钱而得夫妇拾去抚养,取名申祖。玉娘入白云庵修行。申祖长大通过王同找到玉娘,母子相认。子敬做官荣归,官船停靠在白云庵宝塔旁,听到塔上玉娘祝告他的声音。于是翌日子敬去白云庵查访详情,与玉娘相遇,带回家去,素云受到子敬的责备,玉娘与丈夫、儿子团圆。

该剧可演三本。30年代中期成为施银花的代表作,亦是越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方玉娘祭塔》折子戏是《方玉娘》中一折。写方玉娘登宝塔时逐级缓步而上,一级一唱段,抒发玉娘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满腹委屈以及怀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视频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越剧老调《方玉娘祭塔·上宝塔来第一层》

原唱者:施银花

演唱者:唐晓羚

【越剧】上宝塔来第一层 施银花;邢雪琴 - 【越剧】三花一娟 施银花经典唱段
点击上方播放键,聆听早期原版唱腔
施银花介绍

施银花(1910年—1984年

(点图查看钟冶平老师撰写纪念的文章)

施银花,越剧女演员,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1923年,入第一副女子绍兴文戏科班习小旦。她是女子越剧的开拓者,女子绍兴文戏时期的著名旦角,与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并称“三花一娟”,有“花衫鼻祖”之誉。唱腔上学习、继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1925年在杭嘉湖一带演出时,施银花与琴师王春荣合作,吸取京剧“西皮”的音调和过门,创造了质朴明快、抒情活泼的“四工调”。在演出中,施银花又创造了各种“起调”,以表达不同人物的感情,使越剧更富韵味和感染力。曾移演《雷雨》,开女子越剧表演时装戏之先河。拿手戏有《方玉娘》、《玉蜻蜓》、《十美图》、《双金花》、《二度梅》等。1937年,上海丽歌唱片公司为其录制了12张唱片,其中单独灌录的有《方玉娘祭塔》、《游庵认母·哭图》、《果报录·思唐》、《刁刘氏游四门》;与小生屠杏花合灌的有《前游庵》、《盘夫》、《二度梅》、《劝秋香》、《游庵认母》、《楼台相会》、《孟丽君看图》;与老生沈兴妹合灌的有《大堂会》。

1950年初夏,随丈夫王金宝去台湾。她一心想把家乡戏花开宝岛,参加凯歌越剧团为客师,演出《碧玉簪》、《梁祝》、《沉香扇》等戏达四五年,赢得声誉。后患乳腺癌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