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37期)

 千冰室 2020-04-07

青瓷双蝶纹盘

侈口,口呈六曲花瓣形,曲口以下呈瓜棱形,弧腹,平底,圈足外撇。盘内底印有双蝶纹,胎质细腻,呈灰白色,胎壁轻薄。通体施青釉,釉色晶莹光亮。腹壁有轮制的痕迹。圈足内有五个长条弧形支钉的痕迹。

青瓷菊花纹盘

侈口,口呈六曲花瓣形,口以下呈瓜棱形,弧腹,平底,圈足外撇。胎质略粗,呈灰褐色,釉下有麻点,通体施青釉,釉层厚处略呈灰绿色,釉色发暗。口沿内壁下刻一周卷云纹。沿着曲口分为六组,花纹上下各刻一周细弦纹,盘内底压印三朵缠枝菊花纹,组成圆形图案。底部圈足内有五个长条弧形支钉痕迹。正中科一行书“官”字款,刻痕较深。

白釉小碗

碗唇口,浅腹,圈足,胎质坚密,白釉薄而均匀,五代时的白瓷以唇口碗发现较多,唇口的做法史于唐代,是在旋坯成型后把碗口翻折过来粘合,口外形成一条状如凸起的口唇,此碗口唇较唐代为窄,与江苏地区五代墓出土的白瓷特征大致相同。

白釉小蝶

碟撇沿,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饰润白细腻。瓷碟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制作,入晋以后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东晋时期生产的器物大小成套,形式种类多样。唐、五代,磁碟的制作更为普遍,无论是青釉器还是白釉器中,都可以见到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制品。此器是当时瓷碟中的一种,风格朴实。

花口盘

器花瓣形口,斜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微泛青。白釉瓷器史见于北齐,隋代进入成熟期,唐、五代为全面发展阶段。唐代,白瓷以邢窑制品最为盛名,其制品质地坚硬,釉色洁白,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赢得当时许多著名诗人的赞赏。五代时,曲阳窑已取代了邢窑的地位,成为当时白瓷的代表。此器是五代曲阳窑制品,制作工艺反映出曲阳窑制品自然纯朴的风格特色。

青釉莲瓣文侈口渣斗

大侈口,唇略内敛,束腰,圈足。全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敛口碗,去底留足卧于下部的罐口内粘合而成。腹部分三层刻划仰莲瓣纹,刀法粗犷,风格朴拙。胎质细腻,呈浅灰色,通体施淡青釉,积釉处呈青绿色,釉色莹润光泽,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足际有垂泪痕,底足有六处支烧痕。渣斗为盛装肉骨鱼刺的用具。此器为耀州窑烧造,是仿越窑风格的。

白瓷莲花式盘

形体较浅,口沿外侈花口,圆唇,平底,圈足。胎壁由口沿至器底逐渐加厚,圈足比较宽。白胎细腻,比唐代中期的白瓷要薄,制作也颇精巧,较宋代北方定窑白瓷胎体又略厚,施白釉,釉层不够均匀。这件莲花式瓷盘,无论从胎釉质地,还是艺术效果分析,均可确认为五代时期定窑的产品。定窑是学习邢窑技术而兴起的瓷窑,到五代时期已经能生产出质地相当精良的白瓷。定窑白瓷是北方白瓷的后起之秀,工艺上精益求精,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瓯窑青瓷瓜棱执壶

壶喇叭口,高颈中束,球腹,矮圈足微外撇,细长圆流,扁平弯曲执把。球腹上刻四道浅瓜棱纹,颈腹分界处饰凸棱一周,执把面上划四道深凹直条纹。瓜棱执壶是五代、北宋时期常见产品,但此壶造型规整、器身修长、曲线柔和优美,显得非常轻巧、雅致、秀丽,与常见浑圆、凝重的执壶风格迥异;且此器胎釉质地上乘,胎骨匀薄,灰白坚细,釉色浅青,滋润薄亮,晶莹如玉,为一件五代瓯窑青瓷之珍品。此执壶流内畅通,当为当时日用器皿。

雕花三足带盖罐

锥状壶,盖沿平折,顶端有钮。罐口为敛,鼓腹,圜底,三蹄足。腹部采用五代耀窑常用的刻花手法雕刻折枝花。花枝朴实生动,简朴圆润,立体感强。通体施青绿釉,釉质晶莹滋润,是典型的耀窑早期制品。

仰覆莲花盒

盒盖莲蒂钮,四周雕刻无筋的双线莲瓣。壶腹平底内凹,腹壁以单线雕突莲瓣。刀法圆滑,线条自然。全器施青绿釉,似盛开的仰覆荷花。造型新颖,轻巧美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