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课不停学||《河中石兽》对比阅读理解

 MY明月修心 2020-04-08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理解

(一)(2017山东东营中考)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②须其夜(  )

布大网 (    )         

④叹其以诈相(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 分)

(二)(2017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013题。(14分)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一日书画  曝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三)(2019湖北荆门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  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不可得        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败走                  假装

D.而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山门圮河  介词,在

B.如言          代词,他(的)

C.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几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选自《北人食菱》)

[注]  ①仕:做官。②坐:犯罪,这里指犯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十余岁(      )

(2)石性坚重(      )

(3)席上菱(      )

(4)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3.联系甲文,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4.两则短文都是寓理于事,请分别说明两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五)(2019福建三明宁化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 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可得 竟:          

(2)如是再 啮:          

(3)乃以鲍鱼置罝中而

 去:          

(4)问其 故:          

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B.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C.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D.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3.翻译句子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乙文中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2)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_______________     

 ⑵知其:_______________

⑶其果不出血:_______________  

⑷可据理以有无哉: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石定非我所见理      

B.如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其所以然    

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七)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4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于沙上(    )        

②不亦乎(    )  

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险  

B.转赠金              

扶苏数谏故  

C.必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窝集遇三盗  

D.以箧归                   

势竞上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八)(2018石家庄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来:学。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稍微增加)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本来,原本)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难道)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木杮 

陋室

B.据理臆断欤 

吾将祠河伯,

C.为顺流下矣 

草木为发

D.其反激力  

无益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十余岁

数小舟,曳铁钯

不可得来源:Z#xx#k.Com][来源:

④天不久矣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服为确论。

(2)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

13.【甲】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4.【乙】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自身难保,其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增加百姓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                  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从两方面作答)

(九)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012题。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节选)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节选)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有嘉肴

②然后能自强

十余岁

④沿河求之,不亦

11.翻译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2.《虽有嘉肴》告诫人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真诚地教人才能知道理解不了的地方;那么《河中石兽》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

(十)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215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来源:学。科。网Z。X。X。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