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海底丛林 2020-04-08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1-9-24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蒜苔霉烂,蒜头减产20%~30%,直接影响产量。
    一、发病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及薹茎等部位。发病先从叶尖开始干枯,逐渐向茎叶发展,并由底部向上蔓延。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叶子的颜色由绿变褐色,最后呈现黄色,严重时病叶枯死。染病花梗易自病部折断,后期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不能正常抽薹。叶片受侵染后,表现出4种发病类型,有尖枯型、条斑型、紫斑型和白斑型。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穿过叶节向叶鞘延伸,使叶鞘枯黄。田间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褐色至黑色霉层。
    1、尖枯型,下部叶片初现白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展后,叶尖变成深褐色坏死,两侧隐约有紫褐色斜纹。
    2、条斑型,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叶片染病,产生纵贯全叶的褐色条斑,沿中肋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
    3、紫斑型,整个生育期可见,为田间主要病斑类型。叶片受害,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色泽较深为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扩展蔓延后可使叶片枯黄。
    4、白点型,抽薹期上部叶片出现密集圆形、卵圆形白色小病斑,边缘明显。有些白斑后期发育成紫斑。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大蒜叶枯病1病斑有黑色霉层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大蒜叶枯病2病斑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大蒜叶枯病3田间发病症状
  
    二、病原物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 (Pers.ex Fr.) Rabenk侵染所致。该病病原菌分有性、无性阶段,均可侵染大蒜,以无性阶段侵染为主。有性阶段为枯叶格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匐柄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由气孔伸出,稍弯曲,暗色,具4~7个隔膜。分生孢子灰色或暗黄褐色,单生,卵形至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表面有疣状小点。子囊壳群生或散生,球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子囊孢子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从伤口侵染或直接传染病菌。

   大蒜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大蒜叶枯病病菌
   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
    三、发生规律
    大蒜叶枯病发生在平原地带和低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在春播大蒜栽培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6月下旬发病,7月中旬危害重,造成大蒜叶片提前枯死,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病害流行需要较高的温湿度,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降雨多,温度高,该病就蔓延快,病情重,反之则轻。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提倡收前选株,收时选头,播前选瓣。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或0.5%代森铵、福美双拌种,进行种子消毒。
    2、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土壤消毒可用福美双与五氯硝基苯1:1混合,每亩500~750克,兑400倍干土混匀,在翻地前撒施土表。
    3、增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通过培肥地力,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猛杀生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比例为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