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DavidCCH 2020-04-09

倘若将中国古典诗歌看作是一道流星划过的光束,那唐诗则是这道轨迹中最璀璨的一刻;倘若将唐朝的诗歌,看作是一个绚烂的春天,那这个王朝的诗人则是争奇斗艳的百花,其中牡丹一般的富贵,有蔷薇一般的娇嫩,有桃花一般的妖艳……每一簇花丛,令无数行人,为之侧目驻足。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花朵或许已经随着流水飘去,但它们的美丽以及芬芳,一直倒映在时光的长河,泛于文化的碧波,即便斗转星移,日月升沉,亦不会淡化。

唐朝三百年国祚,诞生了无数的诗人,李白的豪迈飘逸,无疑令人欣赏向往;杜甫的沉郁悲歌,诚然令人叹息感动;王昌龄的雄浑壮阔的边关诗,同样令人心生澎湃……。不过,我却尤爱那些吟咏生活的小诗。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或许是描写一次沽酒的经过、或许是一次失眠的焦躁、或许是一场淋雨的窘迫,似乎都能令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真实的生活。一日,一位诗人路过村郊,看见一位小孩子在垂钓,他将其神态动作写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这位诗人,名气并不大,相对于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元白等诗人,几乎是个小透明,他的名字叫做胡令能。这位诗人生活在贞元年间,隐居于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胡令能不像唐朝那些“官二代”、“富二代”诗人,他比较贫困,为了生计,年轻的时候从事修补工作,赖以为生。正因为他做过一段时间修理锅碗瓢盆的修补匠,时人称其为“胡钉铰”。

同样,胡令能一生未能入仕,他尊崇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列子推崇备至,经常祭奠他,所以,他的诗中,没有像李白那样表现对仕途的渴望,也没有杜甫那般对家国的忧虑,在胡令能存世的几首诗中,多是对生活小事的描绘。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而那首替小孩写的诗,即《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诗就是简单地描绘了小孩垂钓的场景,在偌大的唐朝,这样的小孩子多不胜数,恐怕没有哪位大诗人,会将目光停留在他身上,甚至不惜笔墨为其作诗,但胡令能这样的隐士,却对生活的细微之处,无比热爱。

这个孩子,或许是哪家山民的孩子,所以头发蓬乱随意,富贵人家的孩子,多半是衣着得体,在家中读书写字的,但他却可以拿着鱼竿去河边学习垂钓。山野间的孩子,生活便是如此无拘无束,每天都能拥抱大自然。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孩子侧坐在河边的草丛中,野草松软舒适,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翠绿的长草,掩映着这位垂钓稚子的身姿。河水倒映着草木和孩子稚嫩而又认真的小脸,时而有蜻蜓掠过水面,泛起一层波澜,但这位孩子始终注视着自己的鱼漂。

就在此时,一个问路声打破了河边的宁静,小孩子依旧没有停下他的垂钓,而是连忙向路人招手,因为他担心说话声会惊扰鱼儿,让他无功而返。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天真单纯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他们可以对着地上的蚂蚁,一看就是半天,从不会感到厌烦;也能对着夜空中的星星,一直数下去,待到数乱之后,他们会急得大哭;他们还对用沙子堆成房子,然后假想这是他们的家。

总之,在大人们眼中极为无聊的事情,在他们心中,却重要且神圣,所以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的童真世界。胡令能,就将孩子的这种特质,无比生动鲜活地描绘出来了,仿佛,我们也回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尽管,这首诗,没有聚焦某件历史大事,没有吟咏哪位名人,胡令能或许也许是将其当作记录心情、生活的一篇诗词日记,不料它却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只是不知,这首曾令我反复吟诵小诗,是否还留在现在的小学课本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