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绞股蓝有哪些特征?

 李瑞生def1lqrh 2020-04-10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

(孙国栋)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别名七叶胆、甘茶藤、小苦药、野苦瓜藤、公罗锅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分布我国、日本、朝鲜、印度及东南亚地区。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陕南东部、四川达县、广西崇左、江西德兴、婺源等地区野生资源比较丰富,广东花县、清远、陕北安康、山东淄博等地区已有栽培。以全草入药。从绞股蓝中分离出50余种绞股蓝皂甙,和人参皂甙一样,同属于四环三萜类玛烷型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Ⅶ、Ⅻ分别和人参皂甙Rb1、Rb3、Rd、F2是同一物质,绞股蓝皂甙元V-AH与人参皂甙Rg3相同,绞股蓝皂甙Ⅰ经过酶分解得人参皂甙K。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绞股蓝总皂甙几乎无毒、无副作用,具有:(1)抗癌作用,对肝癌、肺癌、子宫癌和黑色素肉瘤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抗衰老作用,可以增强肌体免疫功能;(3)降血脂作用;(4)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能。治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盂炎、胃肠炎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根状茎细长横生地下,粗4—10mm左右,节上生根,有冬眠芽和潜伏芽。茎柔弱蔓状,有短柔毛或无毛,粗4—6mm,长可达3—5m,伏在潮湿地面的茎节可以生根,卷须细长,2叉或不分叉。叶互生,叶片鸟趾状复叶,小叶3—7片,叶柄长2—6cm;小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形,两侧小叶较小,长4—8cm,叶先端渐尖,基部半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被柔毛或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黄绿色;花萼短小,5裂;花冠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雄花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雌花子房下位球形,2—3室,花柱3,柱头2裂。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1—3粒,宽卵形,有皱纹(图16—29)。

图16—29 绞股蓝形态图

1.植株 2.根状茎 3、4.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绞股蓝萌发出土和气温有关,例如:广西约在2月中、下旬,陕南约在3月中、下旬,山东约在4月,北京在5月初。5—9月是地上茎生长旺盛期,7—9月为开花期,9一10月为果实成熟期。入秋地上茎生长渐缓,地下根茎迅速生长、增粗。霜冻后地上部枯萎,地下茎可在田间越冬。在广东、海南,绞股蓝可以一年四季生长。

绞股蓝无性繁殖能力很强,俗称“遍地生根”。绞股蓝雌雄异株,野生分布的绞股蓝雌雄株比例相差悬殊,一般为1∶21。由于雌少雄多,种植时需合理配置雌雄株。

绞股蓝总皂甙含量以根茎较高,约8%左右;茎叶较低,约3—4%左右。不同产地也有差异。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多野生于海拔300—3200m的山地林下,阴坡山谷和沟旁石塘,为林下草,郁闭度0.7—0.9,空气湿度较大。在海拔300—400m以下的丘陵地区的山间林下阴湿地带和灌木丛中,以及路旁草丛中,也见有绞股蓝生长。

绞股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南方弱酸性土壤和北方弱碱性土壤都可以种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宜选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一般土壤均可选用,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每亩施厩肥或堆肥1500—2000kg作基肥,撒匀后翻耕耙细,作130cm宽的高畦或平畦(南方多雨宜作高畦),也可利用自然山坡地开畦种植。

(二)繁殖方法

1.营养繁殖

可采用根茎分段和茎蔓扦插繁殖。根茎繁殖可根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南方可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剪成约5cm的小段,每小段有1—2节,再按行株距50×30cm开穴,每穴放入一小段,覆土约3cm,每亩3000株左右。北方宜在春季4月中、下旬进行,栽后及时浇水保湿;扦插繁殖宜先育苗,先把苗床整好,一般在5—7月,绞股蓝生长旺盛时,将地上茎蔓剪下,再剪成若干小节段,每段应有3—4节,去掉下面2节小叶,按10×10cm的行株距斜插入苗床,入土1—2节,露出地面带叶的部分1—2节,并浇水保湿,约7天即可生根,待长出新芽长10—15cm时,便可移植大田,按行株距30×15cm挖穴植入。栽后及时浇水。采用荫棚或林下栽培者,也可将插条直接扦插于大田。绞股蓝茎蔓匍匍地面生长,接触土壤的茎节处很容易生不定根,栽时将茎蔓小心连根拔出,再按上面要求剪成小段,直接栽于大田,特别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湿润,成活率仍很高。在阴雨天栽种更容易成活。

2.种子繁殖

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直播者,播种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前用温水浸种1—2小时,也有用清水浸泡二昼夜。条播按30—40cm开浅沟或点播按30cm左右开穴;覆土1cm,播后浇水,至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量1—1.5kg/亩。播后20—3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因种子活力和管理条件而异,约70—90%左右。当出现:2—3片真叶时,开始按株距6—10cm间苗,苗高15cm左右时按15—20cm定苗。平原地区需搭荫棚,林下播种不需特殊管理。育苗者,育苗地宜搭荫棚,可撒播或条播,播后可在畦上盖草并浇水保湿。出苗后揭去盖草,幼苗长出2—3片真叶,呈深绿色时,选半阴天或阴天移栽于大田。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绞股蓝幼苗耐旱性差,忌烈日直射,怕干热风。出苗后要加强管理,主要是勤浇水,遮荫避风,注意松土除草。

2.搭棚支架

棚架一般高1.5—2.5m,上盖秸秆或稻草、塑料网等物遮荫。支架可用竹竿或树枝插成“人”字形,引蔓缠绕生长;或搭一定高度的棚架和拉网绳,使茎蔓在其上匍匐生长。也可在铁丝网下种植绞股蓝,以铁丝网作其攀缘物。有荫蔽条件和林地种植,不需搭棚架,任其匍匐地面或攀缘他物生长。但是,绞股蓝匍匐地面生长,密度过大,不通风,加之是雌雄异株,花小,不易引诱昆虫授粉,不易结实。

3.追肥浇水

苗期可追施稀人畜粪便,生长盛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3次,每次7—12kg左右。特别是每次收割后都需追肥一次。绞股蓝喜湿润,要勤灌溉,保持土壤润湿,避免干旱。雨季注意排水,以免涝死。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南方地区采收3—4次,北方地区采收2次。当植株高或茎长达2—3m以上,选择晴朗天气,在距离地面15—20cm处收割,保留原植株2—3片绿叶,以利重新萌发和根茎成活。最后一次收获可齐地面收割,第二年春地下根茎仍可继续萌发生长。采收后晾晒干燥,阴凉处保存。一般亩产120—200kg干茎叶,高产可达300kg以上。

(二)加工

绞股蓝干茎叶和根可直接煎服,或研成粉末制成散剂。绞股蓝茎叶可制成茶饮,尚可制成保健食品和保健饮料。

(三)留种

9月底至11月初采集成熟果实,干后去果皮,种子置阴凉通风处保存。用根茎繁殖时,南方在收割地上部分后,根茎可在土中越冬,北方土温较低时,地表需覆盖保护越冬,也可将地下根茎挖出埋藏过冬备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