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效呼吸技巧的第一步可以被认为“再次恢复膈肌的功能”。许多人在婴儿时期后的头几年就已经丧失了膈肌的呼吸作用。婴儿几乎只会通过膈肌呼吸,但大多数人会逐渐丧失这种最重要的呼吸功能并转变为胸腔呼吸,也就是使用肋骨轮廓上的副肌呼吸。如果缺少这种重要的重新联系,IMT也就忽略了最关键的吸气肌肉。该训练目标在于确保吸气肌复合体发挥整体功能,且在训练期间和日常活动中协调一致。 使用一种宽条的运动弹力带,以增强膈肌内的费力感。将弹力带围裹在肋骨轮廓下方,可在围裹前穿着一层浅薄的衣物或将弹力带直接覆盖在皮肤上。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呼吸动作。 开始时应用较小的弹力带张力,站在镜子前方,镜子应足够大且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躯干。将两手掌轻轻置于肋骨下方,手指向前,指尖几乎相互碰触(图6.1,为了更清楚展示故未使用弹力带)。动作以一次完全呼气的末尾开始,然后放松腹部、肩膀与胸部;通过鼻腔进行一次深缓的吸气,在镜中观察腹部与肋骨轮廓的运动。如果有效利用了膈肌呼吸,那么将会观察到腹部与肋骨轮廓的运动,而腹部也会向前凸出。另外,将指尖分开,以便能轻易观察到肋骨轮廓下部的运动。 之所以产生这种运动是由于膈肌收缩,导致膈肌圆顶变平并向下运动进入腹腔,因而导致下肋骨朝外移动,同时推动腹部内含(肝脏、胃脏与肠)向外侧及前侧移动。如果胸腔升高,则没有成功调用膈肌,此时需要放松双肩与胸部。呼气时应当放松,保持没有肌肉活动。通过肺脏与肋骨轮廓的被动回弹机制使胸腔自然排出空气。在IMT准备阶段,练习者会随着机能提高而使肺脏排出更多的空气。应当注意在吸气结束时不可屏住呼吸,以放松状态排出空气。应当持续练习这种运动,直到了解如何激活膈肌运动,并且明白膈肌吸气的感觉和外形。之后尝试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空气进入肺脏以及膈肌下沉进入腹部时的感觉。 练习过程中,每分钟的呼吸频率应不超过12次,最好为8次。通过锻炼应能使呼吸降到每分钟6次。由于呼气大多数为被动性,所以吸气阶段会稍微长于呼气,因此只有吸气是能够进行自主控制的阶段。尝试给呼气与吸气计数。例如,假如以每分钟10次呼吸为目标,那么意味着每次呼吸应花费6秒钟;在吸气时数“1-2-3-4”而呼气时数“5-6”。延长吸气过程绝不可通过吸气结束时屏住呼吸来完成,应当进行深、缓且受控制的吸气,从而在吸气终止时直接开始呼气。记住应保持被动呼气,并使空气从肺脏中“自然排出”。 每日完成4分钟的膈肌呼吸练习,直到膈肌呼吸已经成为第二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介入这种技巧,如在爬楼梯(比如跨过三个台阶吸气,两个台阶呼气)和常规练习期间使用。 在与运动相关的活动中练习呼吸技巧时,由于鼻呼吸不能满足锻炼时呼吸流速的需要,人们需将鼻呼吸转变为口呼吸。 在开始IMT之前,训练恢复膈肌在呼吸中的关键作用并不是强制性的,但由于它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不应忽视。由于呼吸控制能增强呼吸效率,且使呼吸不适造成的分心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它是一种可以实践的通用技巧,还应在实际中运用。训练高效的膈肌呼吸模式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是良好呼吸控制的基础;一旦它成为第二天性,训练的第二阶段即变得更加容易了。在第二阶段,当呼吸要求很高以及出现呼吸不适或疼痛时,应当增进呼吸控制,以克服呼吸不断加快的本能需求。换言之,这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为了抑制呼吸变得急而浅,自主呼吸控制引导一种深缓、冷静且高效的呼吸模式,而呼吸要求或不适程度较高是正确实践这种模式的唯一时机(例如反复冲刺期间的短暂休息阶段)。在不适条件下,保持呼吸的平静放松将会减轻压力与焦虑,同时提高专注力。 |
|
来自: 贝贝qma5223mkx > 《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