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数字化动态导航导引下的微创种植治疗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数字化治疗不仅能够带来高效的诊疗体验,还能让医疗环境变得更加智能便捷。而缩短治疗周期,可以使用创伤更小愈合更快的微创治疗也一直是患者所期望的,那么如何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是作为一名医者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可以最好实现这一点。 尚善口腔医院贺刚博士此次课程分享了如何使用目前最前端的动态导航技术辅助进行微创种植、极限位置的种植等等,干货满满,特此精炼内容供大家查看。 数字化种植有哪些方式? 这两者手术方式的误差、流程是怎样的? 使用导航引导进行手术输入和操作的? 本次课程将逐一分享。 1 数字化种植方式 (根据文献综述,导航与导板的位点,角度误差是相近的,都拥有较理想的精度控制) 2 导板与导航的治疗流程对比 而对导航而言,准备流程便是在拍摄CBCT时佩戴配准装置,接着设计手术方案,最后对器械进行校准。所需时间至多1h,患者也不需等待。 当进行复杂手术时,目前尚善口腔100%使用数字化诊断和治疗计划。其中50%使用自由手完成,30%使用数字化导航完成,20%使用导板引导完成。 每种种植方式使用不同的种植及修复流程,目前每一例病例都尽可能完成即刻修复,使患者完成手术的时候有义齿可以带走。目前导航下种植是可以精准引导,又是诊疗流程最短的治疗流程。 那么数字化导板与数字化导航相比有哪些优缺点呢。贺博总结的内容,这两者的优缺点恰恰是对方的缺点和优点。 从临床医生的思维往往对于稍复杂的病例会考虑多阶段的手术,复杂的植骨,做一个标准的软组织移植术等治疗法方法去尽量做一例完美的治疗病例。 但如果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来思考,患者的关注点是手术麻不麻烦,手术痛不痛,牙冠使用寿命、治疗的时间,能不能微创这些考量因素。 对于医生来说,首先需要尊重患者选择,在能实现成功的前提下多为患者考虑,有效的去优化治疗流程,最终使患者得益。接下来的几个病例便是导航下的微创种植治疗的方式,可以给数字化时代下的治疗流程有一些新的想思路。 3 CASE ONE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病例 所以我们在软件上设计手术方案,将剩余骨量用到极致,从患者的CT中可以看出,患者垂直向骨量极度不足,斜形植入会紧贴上颌窦前壁。 若选择自由手进行种植很难保证精度和安全,并且需要翻瓣,若选择导板则穿翼位置的植体由于开口度的限制无法进入,所以这一例选用导航进行种植。 术前佩戴配准装置拍摄CBCT并设计手术方案 ![]() 导航术中佩戴固定装置固定参考板 使用相应的钻针在预设的位置进行导航下的引导制备,逐级扩孔 ![]() ![]() 最后植入植体 术后拍摄术后CT观察,发现植体都在预想的位置上,满足了精度要求。 同时通过和患者的聊天沟通可看出患者的满意和肯定,患者没有术后的肿胀反应,患者满意这也是对医生的肯定。 ![]() ![]() 4 CASE TWO 美学区微创种植 ![]() 首先在设计软件上设计植体摆放位置,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再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难度。 该病例颊舌侧骨壁最窄处4.77mm,最宽处5.66mm。发现在如此菲薄的骨量上进行种植需要极为精准地植入,而且要考虑以修复为导向的方向,考虑美学区螺丝穿出孔位置,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选择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诊断分析,使用数字化导航完成精准植入。 主诉: 中切牙缺失,要求种植修复,美观要求高,不接受植骨,要求创伤小 CBCT影像数据:中切牙残根,唇侧凹陷,牙槽嵴唇舌向最宽处为5.66mm,最窄处为4.77mm ![]() ![]() 治疗计划——种植方案: 1、患者美学要求高,怕痛,术中尽量避免植骨和翻瓣,采取更微创种植,减少患者痛苦; 2、避开切牙管; 3、患者骨量不充足,设计方案及实施需精确,充分利用患者自身骨,保证唇侧骨板量; 4、美学区以修复为导向种植设计; 术前设计——数字化方案设计: 1、使用数字化软件进行诊断,分析是否可以达成微创手术,利用患者自身骨量即可完成植入; 2、通过邻牙关系,在软件中设计虚拟牙冠,进行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外科设计; 3、选择更细更长的植体,利用根尖骨质取得双层皮质骨固位,设计使用ankylos 3.5*14; 4、颈部牙槽骨尽量留的多一些,植体长轴从舌隆突穿出。 ![]() ![]() 导航下种植手术流程 根据术前设计的种植方案开展手术 1、实时导航手术准备; 2、导航下逐级备洞; 3、导航对种植区域位点,角度及深度实时引导 ; 4、导航引导下种植体植入; 5、制作临时冠,即刻修复完成; 6、术后CBCT 植体位置达到术前预期唇侧颈部留下了足够的硬组织; 7、一周复查,软组织生长良好; 8、术后4个月; 9、最终修复; 10、前后对比,唇侧获得超过2.5mm的骨,远期稳定性得到保障,软组织形态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