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筠连县被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誉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扶贫第一县

 崔光军的图书馆 2020-04-13

  昨(14)日中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岗位科学家王之盛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孙宝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左之才博士、彭全辉博士在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萍(中共筠连县委书记)、副秘书长李亚等领导陪同下,深入筠连县双腾镇德胜村,实地调研了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庭院养牛模式发展情况。

曹兵海教授一行逐户查看了德胜村四组陈光银、陈道前、陈道元、陈道永养牛情况,边看边向四位农户了解了肉牛养殖的草料配备、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情况;在德胜村五组筠连县尖峰山种养专业合作社集中养牛场,还对筠连黄牛、以筠连黄牛为母本的杂交牛繁育情况进行了解。

     “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八字是曹兵海教授2015年3月12~13日调研筠连县肉牛家庭养殖场(五丰村、五凤村)、规模养殖场(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隆养牛场)、加工企业(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精深加工车间)、川南肉牛交易市场(向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提出的筠连养牛模式,并于2015年6月28~30日组织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进行了推广。双腾镇德胜村积极推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模式,鼓励贫困户依托肉牛产业脱贫:全村164户768人(其中贫困户2016年38户177人、2017年40户188人),2016年95户出栏肉牛248头,户平增收7800元,其中贫困户户平增收4780元;今年已有103户农户养牛,现存栏母牛890头、犊牛214头、肉牛130头,1~3月共出栏40头,预计全年可以出栏810头,达到贫困户户平增收6800元(尖峰山种养专业合作社2016年出栏肉牛240头,收入180万元,入社的65户贫困户户平增收已达8500元)。

     在座谈会上,曹兵海教授充分肯定了德胜村养牛情况,联合王之盛教授、孙宝忠研究员一起在题名簿上留下了赞誉筠连(县)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扶贫第一县”字迹,向大家介绍了全国肉牛产业情况,并与参会的筠连镇、腾达镇、双腾镇、沐爱镇、镇舟镇、武德乡部分养牛村村主任、养牛大户、镇(乡)长进行了互动,对出现的养殖误区(包括思想认识)进行了纠正。曹兵海教授认为:养牛不能全靠体力养,应该靠脑力养,而且利用牛粪种植城里人想吃却吃不上的绿色蔬菜,实现农牧结合。现在多养牛多挣钱固然很好,但是作为宜宾最发达的养牛村、养牛镇乡,必须有一个超前的意识:养牛应重在个体质量,不要片面追求群体数量;发展筠连黄牛,照样也能获得养杂交牛的收入。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罗才源、副局长程培光、机关党委书记张义琅,中共筠连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劲松参加了陪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