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之剂,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用于治疗湿热相搏所致的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余不揣浅陋,兹将临床运用之心得,择例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病案举例 (1)三叉神经痛 吴某,男,38岁,1986年2月20日初诊。 患偏头痛已10年,每逄气候突变或偶感风寒而发作。发作时伴头身困重,痛如刀劈,延及上颌窦部,开合不利,心中温温欲呕,不思饮食,便溏,形瘦,面色无华,口淡微干,舌苔白中间稍腻,舌色质嫩,脉濡滑。叠经治疗罔效。检视前医之方皆以活血祛淤之法,仅能缓解一时。余诊之,因思《内经》有: “因于湿,首如裹”之训,豁然顿悟。证属湿热为患,上扰清窍。遂拟:当归10g,羌活10g,猪苓10g,茵陈10g,黄芩10g,防风10g,泽泻10g,知母10g,升麻5g,葛根15g,党参15g,苍术10g,白术10g,甘草5g。取前医丹参一味,取其久痛入络之意,7剂。药后头痛锐减。再予上方7剂遂安。 (2)风湿性坐骨神经痛 胡某, 男, 55岁,1987年3月10日来诊。 刻诊:患风湿性关节疼痛20年,反复发作不愈。近因阴雨连绵,连月不开,诱致双髋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等疼痛不能自持。尤以右侧下肢后侧明显,行走不便。伴有双膝关节红肿热痛,手指麻木,时觉胸闷纳差, 口干不欲饮,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舌淡红、苔白厚,脉来沉滑。临床检查右下肢曲直抬腿试验阳性,血沉100mm/小时,白细胞1.3×10 9/L立方毫米。经抗炎治疗症状依然,因其子是乡村医生,据介绍每以独活寄生汤或羌活胜湿汤治疗亦难奏效。余三思其症,遂遵《金匮》:“欲治风湿者, 微发其汗,风与湿俱去也。”于是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制草乌与之。药用:当归10g,羌活5g,茵陈10g,黄芩10g,防风5g,猪苓10g,泽泻10g,知母10g,升麻3g,葛根6g,苦参10g,党参12g,甘草5g,制草乌5g,7剂。服上方后,诸症大减,遵守方7剂,病情基本缓解。三诊以独活寄生汤以完其功。 (3)慢性湿疹 叶某,女,35岁,1988年5月6日初诊。 患者四肢关节疼痛伴腹脐部湿疹三年,刻下周身不适,膝关节及腕关节疼痛,甚时手不可近。腹脐部湿疹,瘙痒难忍,搔痕渗液,双下肢亦有散在出现,口干不思饮食,舌淡、苔白根部腻浊,脉濡数,屡经治疗,效果甚微。检视以往所服诸药,有以热痹予桂枝石膏汤者,有以消风清热祛湿者,均意在清热止痛,祛风止痒,均未获效。余反复斟酌“经热则痹,血热则斑。”斑与疹其表现虽异,但其发生机理则颇为相似。本例系湿郁化热所致,但其本在湿。予以当归拈痛汤加地龙、丹皮投之。药用:当归10g,羌活10g,茵陈10g,黄芩10g,防风10g,猪芩10g,泽泻10g,知母10g,升麻5g,葛根15g,苦参10g,党参12g,苍术10g,白术10g,地龙10g,丹皮10g,甘草5g,7剂。 5月13日复诊: 服上方关节痛减,湿疹亦轻,再予上方,续进7剂而愈,随访未见复发。 (4)创伤久溃不愈 刘某,男,37岁,1989年4月3日初诊。 患者3年前因不慎被利斧砍伤左足踝前沿,当时流血甚多,屡经治疗伤口久不愈合,时有红肿痒痛。半年后加剧,红肿流脓水,当时以为异物未清除干净,经数次清洗潰烂局部,亦不见好转。刻下:局部溃烂流脓水,其质清稀,红肿疼痛,神疲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周身关节疼痛,晨起僵硬,天阴更甚,面色晦睛,舌淡、苔稍腻欠润,脉濡缓。经多方内外治疗不效,且有每况愈下之势。余平素多见者为内科疾病,外伤疾患所遇尚少,对此颇为棘手。沉思良久,盖有诸于内,必形诸外,伤口久不愈合必有内在因素。且前医均从外伤的角度考虑,可能忽视了湿热这一内在的关键性致病因素,因思本例当为湿热流注所致伤口久不愈合。遂以当归拈痛汤加银花、蒲公英治之。药用:当归10g,羌活10g,茵陈10g,黄芩10g,防风10g,猪苓10g,泽泻10g,升麻5g,葛根15g,苦参15g,党参10g,苍术10g,白术10g,银花15g,蒲公英30g,甘草5g,7剂。 4月10日复诊:关节疼痛及伤口愈合均有起色,拟原方服7剂而安。不治溃疡而使潰疡愈合,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当归拈痛汤系取其使疼痛拈而去之意,然而必须针对其病机而拈之。因此只有谨守病机,才不致被假象所迷感。当归拈痛汤具有燥湿清热,上下分消,宣通表里的作用,药用羌活、防风宣通关节,令风湿从表而解; 葛根,升麻升达阳明肌肉,令湿从上消; 苍术、白术醒脾燥湿,使湿从中达; 知母、黄芩、苦参苦寒燥湿清热; 猪苓、泽泻、茵陈利水渗湿,湿由下行,又借当归、党参、甘草扶正祛邪,并借当归之润以制风药之燥。如是湿去热孤,湿热分消,肿痛自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