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我国的行政区划。在夏商周三朝,我国一直采用分封制度,分封了大量的公爵、侯爵、伯爵。朝廷对各地区的控制力很有限,容易出现武装割据的情况。在秦汉统治时期,郡县制度逐步形成,并且在全国推广。可是随着帝国疆域的辽阔和州县数量越来越多,行政区划管理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为了加强自己的管理,元朝开始推行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虽然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但由于属于建立初期,留下了各方面的问题。例如地方官员的权力太大,对朝廷造成了威胁等等。因此,明朝驱逐了元朝势力以后,对原有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在明朝统治时期,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基本形成,例如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等等。从当时的行政区划来看,与现在的差异非常小。河南省下辖了开封府、河南府、南阳府、彰德府、归德府、怀庆府、陈州、许州、光州等地。17世纪中期,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明朝灭亡,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清朝开始大举入关。 在10多年时间里,清朝完成了对全国的统治。由于清朝的行政管理经验不足,清朝沿用了明朝各方面的制度。其中,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都没有改动,例如河南省、山东省。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近现代时期,1912年,大清朝灭亡,我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阶段。当时,行政区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政区划原本为省、州、县,总计3级管理机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州一级行政区划被撤销,省直接管理各个县,全省划分为好几个监察区。 这样的行政区划存在各方面的问题,由于全省的县太多,省级机关根本就管理不过来。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为了加强对各地区的管理,我国开始采用省、专区、县3级管理模式。一个省下辖好几个专区,专区属于建国初期的行政区划,一个专区的管辖区明显大于现在的地级市,相当于两三个地级市。我们看看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河南省总计划分了8个专区,对应现在的17个地级市,可以想象当时的专区有多大。起初,并不存在开封专区,而是建立了陈留专区,管理尉氏县、开封县、中牟县、杞县、通许县等地区。 1952年,陈留专区被撤销,与西边的郑州专区合并。加上郑州专区原来管理的几个县,两个专区合并以后,郑州专区总计下辖了16个县,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郑州市和开封市。在50年代,那个时候还没有地级市,虽然郑州市、开封站都已经建立,但仅仅管理市区和郊区,与专区属于两个系统。例如郑州专区和郑州市,郑州市的管辖区并不大,出了西流湖以后,便隶属于郑州专区的管辖区。1954年,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河南省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随着省会的迁移,一个问题出现了,郑州专区的管理机构,从郑州迁移到了开封。 因此,1954年,郑州专区改名为开封专区,管辖区面积不变。开封专区下辖了开封县、通许县、杞县、尉氏县、兰考县、新郑县、密县、登封县、巩县、东明县等地。一转眼到了50年代的末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专区的数量明显减少,很多专区被撤销。例如商丘专区,商丘专区的管辖区并不小,相当于现在的商丘市和周口市东部几个县,分别是:虞城县、永城县、鹿邑县、沈丘县、淮阳县、睢县、宁陵县、商丘县、夏邑县、柘城县、郸城县、项城县、太康县、民权县,总计管理14个县。 1958年,商丘专区被撤销,其管辖区全部并入了开封专区。不过,郑州市的管辖区明显扩大,荥阳、新郑、登封、巩义、新密等5个县,划入了郑州市。当时,开封专区管理了21个县。1960年,鉴于当时的形势需要,郑州市管理的5个县,重新划入了开封专区。1960年,开封专区进入鼎盛阶段,总计管理了26个县。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相当于郑州市、开封市、商丘市和周口市大部分地区。专区行署专员的权力很大,有权力任免各级干部。专区的管辖区太大,也出现了负面问题。 由于管理的县太多,专区行署有点忙不过来。此外,当时的交通。通讯水平不高,各县前往专区行署开会,路途比较遥远。例如永城县、沈丘县等地区,距离开封的距离很远。因此,开封专区的辉煌时刻仅仅持续了1年时间,1961年,商丘专区被第二次建立,继续管理豫东14个县。至于开封专区,则管理原有的12个县。 进入60年代,随着治理黄河的需要,开封专区下辖的东明县,被划入了山东省。为了补偿河南省的损失,山东省把自己的台前县和范县,划入了河南省的濮阳地区。至于开封专区,则管理剩余11个县。在60年代中后期,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改成了地区,开封地区的管辖区不变。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区开始改革为地级市。1983年,开封专区被撤销,郑州市、开封市先后建立。开封专区的管辖区,分给了郑州市、开封市。其中,郑州市分到了6个县,开封市分到了5个县。关于我国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与大家慢慢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