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内科常见疾病治疗:(8)
24、【心绞痛】是指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疼痛的症状,大多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范围。其病理变化可概括为标本两个方面:心和肝、肾、脾等脏气的亏虚是其本,从而导致胸阳不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的标实证,引起心胸疼痛阵作。
【诊断要点】:
疼痛的部位,一般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有时放射至左颈左肩、左臂内侧或上腹部。呈阵发性发作,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二、疼痛呈绞窄,紧压或闷窒感觉,亦可仅感胸闷而不痛,多在剧烈活动、受凉、饱食或情绪激动以后突然发作,经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即得缓解。
三、大多数发生于中年以上,可有高血压史或动脉硬化病史;亦可见于有风湿性心脏病或梅毒性心脏病史的人。
四、检查:心脏、血压可无异常发现;或有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常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或在主动脉瓣区有杂音(见于风湿性或梅毒性主动脉瓣病变引起的心绞痛)。放射线心脏检查可能正常;也可能有扩大或主动脉弓阴影增宽,心电图检查可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必要时可作血液胆固醇含量测定或康、华氏反应以协助鑑别诊断(如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血液胆固醇含量可增高,梅毒性心脏病的血清康、华氏反应可呈阳性)。
五、如疼痛发作剧烈。甚至出冷汗,而且持续不止,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均无效时,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治疗】
辨证施治:
发作时应治标为先,以活血理气,通阳化浊为主;疼痛缓解后重在治本,以调补脏气为主,酌加治标药物,巩固其疗效。
标证:胸闷不舒,或心胸绞痛阵作,舌质有紫气或紫斑,脉细弦涩。
【治法】:活血理气,通阳化浊。
【方药举例】全瓜蒌一两,薤白9g,红花6——9g,桃仁9g,枳壳9g。
加减:
痰浊明显,胸闷不舒,或见咯痰,体胖,苔白腻者,加法半夏9g,制胆星6g。
胸痛较甚者,酌加当归9g,丹参9——15g,赤芍9g,或蒲黄9g,五灵脂9g。
胸闷较甚者,酌加广郁金9g,桂枝3——5g(血压较高时慎用桂枝)。
本证:
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痠肢软,口干,脉细弦,舌质偏红。
【治法】:补养肝肾。
【方药举例】:制首乌15g,熟地9g,白芍9g,甘构杞9g,女贞子9g,桑寄生15g。
加减:
(1)兼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脉弦者,酌加天麻5g(或菊花9g,白蒺藜12g),钩藤12g后下,生石决明15g先煎,豨签草15g。
(2)阴虚火旺较甚,五心烦热、梦遗、失眠者,加龟板15g,黄柏9g。
(3)兼心阴虚,心悸、气短、脉细数者,去女贞子、桑寄生、白芍;酌加孩儿参9g,麦冬9g,五味子6——9g,玉竹9g,当归9g。
(4)兼肾阳虚,怕冷、尿频、遗精成阳萎者,参考心肾阳虚证酌加温肾之药。
2、心脾两虚:头昏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面色晄白,唇口淡白,舌质淡红,脉细软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养心脾。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黄芪9g
加减:
兼阳虚证,汗出、怕冷、脉结代者,去熟地;加桂枝5g,灸甘草5g。
心悸明显者,酌加远志6g,合欢皮15g,灵磁石15g。
心肾阳虚:心悸气短,倦怠无力,怕冷自汗,腰痠肢软,遗精,面色晄白,舌质淡白或紫暗,苔薄,脉沉细少力。
【治法】温补心肾。
【方药举例】六味回阳饮加减。党参9g
加减:
兼脾阳虚证,面肢虚浮、便溏、食欲不振者,加黄芪9g
二、【成药】
苏合香丸——每服半丸或一丸(3g),每日两次。用于控制心绞痛。
三、【单方草药】
(1)琥珀、参三七、血竭、沉香各等分,研细末,和匀,每次五——八分,每日二——三次,或发作时顿服3g。
(2)三稜、莪术等分,研细末,和匀,每次服五分,每日二——三次,或发作时顿服3g。
以上两方均适用于绞痛发作期,可与煎剂同服。
(3)广郁金、延胡索、沉香按2:2:1份量,研末和匀,每次五分——3g,每日二——三次。适用于胸闷为主或胸痛不甚者,可与煎剂同服。
(4)五灵脂、蒲黄各一两,研细末和匀,每服6——9g,热黄酒送服,早晚各一次。以上两方均适用于心绞痛发作期。
25、【高血压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是由其它疾病如肾脏、内分泌、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证侯,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前者则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复加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阳或阳虚为主。
【诊查要点】
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
二、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
三、病程较久,出现心慌、心悸、气急、或夜间呼吸困难等症时,应检查心脏。如发现心脏向左扩大,心尖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则提示高血压心脏病。
四、如发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槒或暂时性偏瘫、失语等症状,提示高血压脑病(即高血压危象),病情严重。
【治疗方法】
辨证施治:
本病辨证首当分别标实为风阳上亢,治以潜阳熄风为主,挟有痰火的,佐以清火化痰;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为主,必要时当标本兼顾,如阴虚及阳者,又须注意补阳。
风阳上亢:头眩晕,目花,耳鸣,颞顶抽掣痛,头重脚轻,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或有手足抽槒,项强,语言不利,苔薄白、尖红,脉弦或劲。
【治法】潜阳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5g
加减:
如头痛较甚,目赤、面红、烦躁易怒、口苦苔黄者,去豨签草、臭梧桐;酌配龙胆草5g
如体肥多痰,头眩昏重,肢体重着麻木,苔腻者,去牡蛎、珍珠母;酌加陈胆星5g
肝肾阴虚:头昏头痛,眩晕耳鸣,目花,视物模糊,心慌易惊,失眠多梦,腰腿痠软,或有遗精,形瘦口干,面赤升火,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举例】复方首乌丸加减。制首乌15g
加减:
心慌易惊,失眠较甚者,可加炒枣仁9g
如阴虚及阳,兼见面色晄白,下肢痠软,夜尿多或有阳萎滑精,脉沉细,舌质淡红,宜育阴助阳,酌加仙茅9g
二、【成药】
养肝熄风丸——每次5g,一日两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清肝丸——每次5g,一日两次,适用于肝阳上亢证。
三、【单方草药】
(1)小蓟草一两,车前草一两,豨签草15g,煎服。
(2)侧柏叶、臭梧桐、桑树根各一两煎服。
(3)野菊花(全草)一两,夏枯草15g,或加车前草15g,克氏排草一两,煎服。
(4)旱芹菜(去老叶及须)四——六斤,切碎水煎,入罐密封变酸,每日一次,每服一碗,加糖二——四两。
(5)青木香,研粉,装胶囊,每服五分,一日三次,食后服,三个月一疗程。
(6)鲜马兜铃一两,水煎,加糖适量服。
以上单方可单用于降血压,也可与辨证施治方药酌情合用。
其他如白毛夏枯草、钩藤、决明子、黄芩、野菊花、地龙、槐花、茺蔚子、丹皮、大蓟、杜仲、桑寄生等均有一定降压作用,可随证选用二——三味,煎服,用量每味15g。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87.实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