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风寒、防感冒!推荐这个运动和食疗,缓解脾胃虚寒、四肢寒冷、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04-13

立春已过,天气转暖,但是仍要慎防“倒春寒”来袭。春天是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但是冬寒还未完全离去,故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倒春寒”情况,而寒邪主收引,春天又有阳气升发之势,所以容易导致寒邪外闭、内则郁热等寒热错杂情况。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曾科学表示,要想抵御“倒春寒”,老人还需多做舒张运动。

避风寒、防感冒,慎防病毒乘虚而入

大家都期盼春天到来,病毒远去,但新冠肺炎形势仍然严峻,做好防护工作不能松懈。因为无论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或新冠肺炎,都具有季节性流行的特点,往往是天气多变时,正气虚弱的老人更容易发病。因此,老人更要做好抵御“倒春寒”的工作,做到“避风寒、防感冒”,慎防病毒乘虚而入。

专家: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体质虚弱的老人,可以适当从运动入手,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曾科学表示,因为疫情期间老人都“宅”在家中,尤其适合锻炼八段锦,可以多练习“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以达到舒展肝气、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效果。以下的推荐运动,便由此式衍生而来。

推荐运动:上举强手腕

动作要领:两脚分开,然后将十指交叉相握,交叉之后缓慢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吸气,到胸前反掌然后上顶,手腕尽量绷紧,到头顶时呼气。下落时手腕仍然保持绷紧状态,从两侧下落到平肩处,双手做腕关节的旋转动作,再缓慢回落,合拢两脚。

注意事项:在运动过程中,尽量伸展腕关节,避免卡压正中神经。此式有助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起到通调三焦、祛除体内寒湿浊气的作用。而手部的伸展运动也拉伸了手臂内外侧的手三阳经及手三阴经,有助提高抗病能力。

饮食重点:适宜燥湿利水

在“倒春寒”的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传染病多发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一般老人及基础病患者,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所以,这个季节里,除保暖御寒外,老人可适量服用人参、党参、西洋参和丹参等补益佳品来缓解脾胃虚寒、四肢寒冷、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

早餐:健脾白术粥

材料:白术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糖尿病患者不宜放糖)。

做法:将白术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沸2分钟即可。

功效:白术粥能燥湿利水、和中益气,祛脾胃之湿,起到益气健脾的效果。适合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大小便异常、抵抗力低、容易感冒的人群服用。

午餐:北芪党参炖老鸭+炒豆芽

材料:北芪、党参各60克,陈皮30克,老鸭1只,火腿50克,豆芽200克,白酒、葱花少许。

做法:1.老鸭焯水,火腿切片,与北芪、党参、陈皮置于炖盅内,加入清水、白酒,炖2小时。

2.豆芽浸泡后晾干水分,切葱花备用;待锅内油热,放豆芽入锅翻炒,至八成熟后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北芪党参炖老鸭汤有良好的健脾补肺、益气养血、行气祛湿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服食以抵御“倒春寒”,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

豆芽不仅清热解毒,还能升发阳气,是春季不可多得的好食材。

晚餐:养生杂粮粥

材料:大米100克,大麦、小麦各30克,薏米、燕麦各20克。

做法:把所有材料洗净,再放在水中浸泡3小时,混合后一同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煮熟后放入食盐,再焖5分钟即可。

功效: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大麦具有助消化、平胃止渴、消渴除热等作用。小麦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之功效。燕麦对脂肪肝、糖尿病、浮肿、便秘等也有辅助疗效,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